看点
欧美包揽前十,沃顿卫冕榜首
中国8席入榜,排名整体上升
印度持续强势,薪资涨幅前列
全球格局重塑,差距逐步缩小
2025排名情况概览
根据2025年2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发布的全球MBA百强排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MBA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佳MBA项目。2023年,沃顿MBA因为未能获得足够的校友调查反馈而被英国《金融时报》取消了 MBA的排名资格后,2024年其就重登榜首,今年更是击败了来自全球顶尖商学院的各大竞争对手,成功卫冕。
虽然亚洲商学院在全球前十中仍缺席,但中欧、同济等院校的快速进步,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第27)、印度商学院(全球第31)的表现,表明亚洲正逐步缩小与欧美传统强校的差距。
欧美仍然包揽前十,ESADE闯入第一梯队
表一、2025《英国金融时报》全球百强MBA排行榜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仍然欧美院校占据,相较于美国占据多数席位的前两年,今年的榜单中,欧洲院校已占据7席,美国占据3席,显示出欧洲院校持续冲击榜单前十乃至前二的强劲动力。第一梯队的上榜院校中,英国1席、法国1席、意大利1席、西班牙2席,美国3席,均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法国INSEAD、意大利SDA Bocconi、西班牙巴塞罗那IESE、英国LBS。其中,西班牙ESADE商学院作为西班牙三大商学院之一,首次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哈佛排名持续下滑,斯坦福已跌出榜单?
2024年的排名中,美国M7院校中最著名的哈佛与斯坦福商学院双双跌出榜单前十,排名创下新低,惊呆一众“吃瓜群众”。而今年,哈佛商学院的排名继续刷新下限,从2024年的11位下滑至13位,而斯坦福商学院今年甚至不曾出现在榜单中,究竟是主动选择退出,还是未能达到评估标准,仍需等待未来斯坦福是否会卷土重来。
哈佛商学院在Sector diversity rank(行业多样性排名)中排名跌至100名开外。该项根据学生在入学前攻读 MBA 时所从事行业的多样性计算得出,显示出就读哈佛商学院MBA的学生或许均来自同一行业,另外,哈佛在International Board(国际委员会),Women Board(董事会女性成员比例)这些小项目没有给出数据,也许也是影响其排名的原因之一。
ESADE为啥闯入第一梯队?
西班牙ESADE商学院是西班牙三大商学院之一,也是欧洲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是世界上1%的拥有EQUIS, AACSB和AMBA三项认证的商学院。ESADE在各类商学院排名中名列前茅。在对其排名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ESADE薪资涨幅达到173%,虽然相较于印度247%、中国238%的比例还有距离,但在第一梯队中已是第一;其International course experience(国际课程经历)排名全球第4,Carbon footprint rank(碳足迹排行)中也排名全球第4,自然拉高了排名。
印度薪资涨幅飙升
在英国《金融时报》MBA排行榜上,美国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完成课程三年后的薪酬最高,排名第一的是在哈佛商学院,平均加权工资接近25.7万美元,其次是哥伦比亚大学的24.3万美元和沃顿商学院的24.2万美元。
最大的薪资涨幅在印度学校中最为显著,其中Xavier School of Management和印度商学院位居前列,该项数据将入学前三年与毕业后三年的收入进行比较,并调整了国际购买力平价,展示出印度MBA对于薪资增长的强大助力。
中国院校稳中有升,持续进步
表二、中国院校排名情况
中国的商学院在这张全球商学院竞争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榜单上表现算是不错的,在百强榜单上共有8所中国商学院上榜,相较于去年新增1所。他们分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球第12位),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第15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第25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30位)、上海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第31位)。另外位于香港地区的香港科技大学MBA(第36位)、香港大学MBA(第41位)和香港中文大学MBA(第65位)一直表现稳定,排名整体有所上升。
中欧蝉联亚洲第一,排名创下历史新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连续九年蝉联亚洲第一,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2位,创下历史新高。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1. 国际化特色:作为中欧政府合作创办的商学院,其“中国深度”与“全球广度”的定位在“国际董事会成员构成”“女性董事比例”“国际化课程体验”等指标中表现突出,均位居全球前列。
2. ESG与可持续发展:在“ESG与净零排放教学”领域排名提升26位,跻身全球前20强,成为该领域的标杆课程。
3. 职业发展优势:职业发展排名升至全球第7,毕业生薪资增幅显著,“目标达成度”指标(86%),实现21个位次的跨越式提升。
同济MBA的突破性表现
同济全日制MBA首次冲入全球第31位,位列中国大陆本土院校第5名,刷新历史纪录。其亮点包括:
1. 国际交流数据(International course experience)项指标上,同济经管居全球第14,中国第1
2. 校友网络(Alumni Network)居全球第12,中国第1、
3. 毕业后三个月内就业率(Employed at Three Months)达100%;
4. 毕业生薪资增幅(Salary Percentage Increase)为238%,居全球第4,中国第1;
5. 职业发展服务(Career Service)居全球第4;
6. 项目满意度高达9.46,位居中国首位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表现属于非常抢眼,从去年的24名跃升至第15名,位列亚洲第二,仅此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其中职业发展服务(Careers service)位列全球第2,中国第1;毕业生职业发展(Career progress)位列全球第4,中国第1;毕业生薪资增长率(Salary percentage increase)达到195%,位列全球第7,中国第3;项目性价比(Value for money)位列全球第6,中国第1;校友网络(Alumni network)位列全球第14,中国第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表现稳定,在今年的FT全球MBA排行榜上,薪酬增长率达209%,连续六年稳居全球前列;职业成长全球第5,连续八年稳居亚洲前列;职业服务全球第7,连续五年稳居亚洲前列;校友综合满意度持续多年亚洲领先。
其中,复旦大学MBA项目的学术研究指标稳居中国内地大学商学院第一,参评以来首次跻身全球前60名,在比重越来越大的ESG and Net Zero teaching rank(有关ESG理念的教学设置)中排名也位于前列,显示出对于ESG课程的重视。
有关百强榜单指标权重的解释
一、 由学校填报材料和FT向校友发放问卷两种渠道结合完成数据收集。两组信息来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数据仅仅来自学校的片面性,但也考验校友回复FT邮件问卷的积极性,不到20%的校友问卷回复率,该院校会直接失去参评资格。
二、排名主要考量三大部分:
1.Career Progress职业发展(包括加权薪资、薪资涨幅各占16%的权重,还有职业发展、职业服务、性价比、目标达成等小项);
2.Diversity多样化(包括男女生比例、国际师资、国际学生、国际可移动性等项目);
3.研究/公司社会责任(包括师资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研究排名等项目)。除了薪资的两项和研究排名(占10%权重)以外,其他项目权重都比较分散。
FT会请第三方机构不定期对参评商学院做数据审计。本年度上榜院校,被审计的年度,最早是2016年,最新是2024年。
三、今年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薪酬和薪酬提升比例的权重,同时提高了环境、社会和ESG相关指标的权重。
商学院大百科独家解读
商学院大百科www.whichMBA.net主编赵鹰女士在分析榜单时表示,哈佛和斯坦福在最新排名中的表现或许不尽如人意,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的实力有所下滑,反而更可能是它们对FT排名的不屑一顾。今年的排名基于2021年毕业校友的数据,而这两所顶尖学府或许因疫情的影响,导致这届学生的数据出现异常,因此并未全力投入数据收集。然而,从整体社会声誉和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这两所商学院的卓越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哈佛商学院以其独特的案例教学法结合最新研发的实地教学(field教学),在全球商学院中独树一帜。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那些具备强大自我学习能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学生。在短短两年内,学生将经历六七百个案例的锤炼,全面培养其综合管理能力,为未来的领导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而斯坦福商学院则凭借其毗邻硅谷的地理优势,在技术创新和突破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沃土。无论是哈佛还是斯坦福,它们的独特魅力和卓越实力,都足以让每一位学子为之倾倒,为之奋斗。
中国大陆几所院校在排名中的显著提升,恰恰印证了它们始终以国际顶尖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尤其是在项目学生体验的打造上。这些院校在国际化、多元化以及教学质量控制方面,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近年大胆起用85后、90后年轻海归教授,他们与国际顶级学术要求接得更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更高的要求。正是这种自我约束和持续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得它们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避免了大陆一些随波逐流的“freestyle”状态。因此,这些院校的相关全日制MBA项目的教学输出与学生特点正好匹配,院校为了打品牌也不放弃学生的就读体验,这样的项目无疑是经得起考验的,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有不少同学疑惑,为什么国内一些学校在榜单上进进出出、时隐时现?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学校可能已经选择退出排名游戏了。毕竟,每年被各种指标“卡脖子”的日子,谁也不想一直过下去。学校有自己的愿景和规划,与其被排名牵着鼻子走,疲于做数据,不如脚踏实地,把“以学生为中心”这句口号真正落到实处。排名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同学的体验和反馈才是院校最需要放在心上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