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课程同普通的研究生教育区别很大,同我们习惯的中国式的高等教育完全不同。EMBA课程明确表明学生是学校的客户,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程的有效管理,鼓励同学间的交流互动,突出教学相长。
EMBA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译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自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43年首创EMBA学位课程以来,EMBA已成为商界精英在职学习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关课程--EMBA和MBA定位不同。
MBA的教学对象相对年轻,更注重操作性、技能性和相关理论的培训,培养未来的商界领导者。EMBA的受众是已经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更注重培养领导力和各项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有些EMBA项目制定了以下目标,来帮助学生获得:
1、全面管理中的关键实用技能;
2、对渗透所有课程的战略要素的准确把握;
3、制定管理决策的分析能力;
4、坚实的经济分析能力;
5、赢得竞争优势的全球化思维;
6、对新经济中电子商务冲击的深入理解。
有关课程设置
无论对国际还是国内的商学院来讲,EMBA要达到以上的目标,授课内容的设计、师资的选择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挑战。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首先EMBA是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涉及管理教育的核心学科,
包括:
1、解决思维框架问题的 - 管理学概论、管理经济学、管理数量方法、公司法律环境和宏观经济学;
2、讨论管理实务的 - 公司财务与会计、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制造与生产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 。
核心学科通常被列为必修课程,基本涵盖公司运营的主要方面,提供在管理领域的宽广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核心课程的学习不是培养某一方面专家的。
为什么要覆盖这么多方面呢?因为人们在运作生意从事管理时,这些相关领域不会独立运行,它们互相贯穿,相互影响。假设您是一位制造部门的领导,可能被财务总监要求提供公司生产利润率下降的报告。如果您没有生产成本的概念和对公司日常现金流的了解,您会很难回答财务的问题,并做出有力的抗辩。 所以要学得比较全面。
除了必修课程之外,有些EMBA会开设选修课。拿市场营销学来讲,核心课程会基本覆盖定价、市场细分、企业传播、产品线设计和执行。而选修课更加深入地提供某一领域的知识,比如:仔细研究定价策略。
通常EMBA课程在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第一年,用来解决奠定基础、打开思路的问题,学生主要学习核心课程;课程的后半部分,才会安排选修。但有的EMBA项目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展开的。
专业化和中国化的探索
EMBA是一个综合管理能力的培训,在海外并不强调专业化。但是中国的企业家今天面临着比西方企业家更大的挑战??多种所有制的混合经营、跨国公司的竞争、长期计划经济的管理烙印、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人才流失过快等等。很大一批高级经理人员,管理工作建立在理工科的背景和摸爬滚打的教训上,知识结构需要调整。
如何把管理思想中的国际潮流和中国的实际相融合,这些都是对当前中国EMBA教育的挑战。
首先,中国的EMBA班级分成中文班和英文班。这样就解决了老总们听英语吃力的问题。中文班用中文直接上课,也可用英文讲课,同时译成中文。有的院校只要求中文作业,有的院校要求将中文作业翻译成英文上交。
其次,中国的各大管理院校就市场上对EMBA专业化的需求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在保证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由选修课中分出专业方向。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EMBA设有房地产方向和国际管理方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设了高级营销方向和财务金融方向;
厦门大学利用财务、金融学科的优势开设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推出技术管理方向的EMBA,并同交通大学的媒体设计学院合作推出传媒管理方向;
复旦大学也推出专门的媒体管理EMBA班。
更多咨询请详见:http://www.whichmba.net
http://www.whichmba.net
http://www.whichmba.net
http://www.whichmba.net
各管理学院在完善课程和邀请师资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教育部规定试点的EMBA课程的师资至少30%是海外教师,以保证质量。这个标准提高了课程运营的成本。但各著名学院在执行时,都远远超过国家指标,请到的海外教师有一半以上,有的不惜重金邀请世界一流的教授担纲主讲,以吸引学生。
目前世界上有一种趋势,将所有学科界限打通,根据主题来安排课程。比如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EMBA课程就是根据主题设定的,课上会有不同学科的老师分析一个公司的问题。更多地模拟了实战时、决策时的情景和思维方式。这种课程设置的方法还处在探讨和尝试阶段。
有关教学方法
商学院会运用两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案例法和讲座法。很多时候,它们是一起运用的。
最流行的是案例法 他来源于哈佛商学院。学生被要求面对一些可能是真实的、可能是假设的商业过程,做出分析和决策。这种方法提供实际情景,不是被理想化出来的环境。所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去解决问题。学生觉得案例教育很有意思,有争论,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无定论。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案例分析中。
另一种方法,讲座式教学。
老师讲,同学听。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压缩材料,清楚地传达信息,学生会收获颇丰。老师要是没意思,结果可想而知。中国EMBA的学生偶尔提出的不满,就是对一些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质疑。一名优秀的教授通常会用冷不丁地提问,来迫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要是在商学院的课堂里,如果你的回答没有做好准备,将不被认可,也就没有课堂得分了。老师通常要求一位可能在案例涉及的行业有经验的学生首先分析案例,然后由其他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共同提供意见。
不少EMBA课程还通过拓展训练、小组项目、商业游戏、定期讲座、海外学习等多种方法来支持主要课程的学习。
拓展训练通常安排在课程最开始的时候,帮助同学们互相认识,并且尽快建立信任。 小组项目要求各个领域的学生在一起做公司的实际项目,或是模拟开设创业公司,要求大家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忍耐、宽容和密切配合。
商业游戏通常会在计算机上模拟,同学组成团队在课程全部结束的时候才安排的,是直接操作上市公司,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各种管理大师的讲座和各类人文的讲座等,都是各高校发挥自身吸附资源能力的时候,各种类型、题目的讲座,为EMBA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补充和信息更新。
海外游学是一些管理学院坚持的项目,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些老总们,可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他们有的经常出国洽谈生意。之所以会喜欢海外游学,是因为这可以让他们在海外的学校里,接受到当地的教育,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同当地的企业家交流,切磋。旅游成了最次要的。
有关教学时间
目前中国的EMBA项目为了尽量少占用学生的工作时间,多数采用的是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完成一门课程,通常的跨度是16-24个月。每门课通常是四天学习(周五一次周一或周四至周日),完成所有的课程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或完成毕业论文,或完成项目报告。
一些新加坡或是香港的课程,会是五~六周集中授课一个星期,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授课的一个星期中能够暂时离开工作环境而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