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未来商业教育的挑战---200位全球商学院院长上海论道

3257
科技+管理,未来商业教育的挑战---200位全球商学院院长上海论道
商学院大百科记者、编辑。专访过海外多家著名商学院院长、教授及校友,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奥林商学院、德国曼海姆商学院、美国南加州马歇尔商学院等。参与编辑出版《顶尖MBA/EMBA/DBA课程指南》

鲍佳颖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的崛起将会改变人类交互的模式,并可能颠覆传统商业管理的模式。在这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对此,商学院应该如何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与科技的发展相呼应,做到与时俱进?又如何利用新技术迸发新的管理智慧,反过来去推动科技的进步?



10月17日上午,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内,200余名全球各地顶尖商学院院长齐聚一堂,以“科技与管理”为题,就这些前沿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全球化真的即将结束,要进入大摩擦时代了吗?


率先发言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Edward Synder表示,现代经济所倚重的人力资本、互联网、互动协作和技术平台,这些无一不是全球化的产物,而全球化仍存在尚未兑现的收益。国际团队和组织也还在挖掘出更多潜力,反过来更好地推进全球化。这些都是发出“反全球化论调”的人未能看到的,他们忽视了当下世界现在是如何运行、如何前进的,忽视了全球均衡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科技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全球化不意味着同质化,不意味着趋同,在科学技术加强人与人的互通,实现一体化之后,抓住了全球化机遇的人,他们所得到的好处和优势就一定会上升。”Synder教授也对商学院提出期许:“我们必须抓住全球化的机遇,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教育的时代,如果全球商学院能够抓住这个机遇,一步一步地来,不管你进步快或慢,将所有校友师生联结起来,一定能做得更好。”


法国巴黎HEC商学院商学院院长Peter Todd也表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反全球化思潮正影响着精英教育的良性发展。“科技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商业的模式和我们学习的方式,但这种变化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现在很多人往往高估了短期效应,而忽视了长期效果。”



面对科学技术对周遭环境产生的一些变化,商学院需要有自适应的能力。那具体来说,商学院需要从哪里进行改变呢?


  1. 思考模式的转变。对比经典模式,即商学院要有自己的战略,战略决定结构,也决定了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是自上而下的。但是现在需要一个转变的范式,于是就变成了自下而上。这种转变,需要人才来创造新的产品,让人才来适应我们不断转变的新世界。        

  2. 鼓励尝试,愿意失败。通过在线的虚拟世界,以科技为手段的教学,会形成很多数据,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数据?如何研究我们所创造的数据?这就好比是一个鲜活的实验室,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这是一个持续推动创新的过程,不断的尝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敏捷与灵活度。    
  3. 找到学界的合作伙伴,学术界如何拧成一股绳在各个网络进行分享?这在未来非常重要。可以是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例如:MOOCCoursera),也可以是其他学院,当然还能连接起校友,运用校友网络做投资,看他们如何反应?对待我们提出的变革,有时候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新加坡国立大学院长Bernard Yeung提出了高等教育“去精英化”的观点。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槛上,变化发展速度飞快,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同时Yeung教授指出,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很多困境与挑战。



  1. 大数据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产生许多新知识,但是数据的真伪很难辨认,在处理大量数据的过程中,难免又会发生错误。        

  2. 其次,数字化兴起之后,无形提升了学习的门槛,很容易导致最大的赢家拿走最大一块蛋糕的情况发生。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给整个社区带来附加值,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不是将其变成一项精英教育。    
  3. 往往投资的期望值很高,但真正的投资回报与增长又不尽如人意。因为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充满了不安与变革,投资效率势必变低。    


考虑到这些困境,Yeung教授希望高等管理教育的学生们能够有非常好的判断力和因果关系思考的能力;构建很好的雷达,把不同的点连成线;学会与人合作,愿意做出贡献,承担风险;要去颠覆,又不要被颠覆,终而成为一个有贡献,懂得关爱的企业家、创业家。



此外,本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还围绕“科技发展正在重塑商业教育”、“商学院与工学院的边界与合作”、“商学院 (高管培训)和知名企业的合作共赢”、“中国商学院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商学院的双赢合作”和“国际商学院组织如何助力商业教育的发展”这5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写点评
2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