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了一个幸运的年代----北大汇丰商学院史蛟教授说

46336
我遇到了一个幸运的年代----北大汇丰商学院史蛟教授说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宏观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宏观经济学

史蛟

北大汇丰商学院助教授

“我遇到了一个幸运的年代。”

史蛟笑着说。


在威斯康辛求学8年后,史蛟最终选择回到国内。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离家太久,她十分想念父母和中国;而此时国内的大学都很重视科研,尤其像北大这样一流的大学,他们不但重视科研,而且制度也相当成熟。史蛟想到刚出国时认识的研究生、博士生,尽管他们想家却很少选择回国,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国内不能提供很好的研究支持。


“选择这里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情”    

彼时,正值2013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迎来创立的第10个年头。为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商学院的目标,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史蛟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拥有经济学博士学历,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宏观经济学等领域颇有造诣,又有回国意愿,成为北大汇丰商学院青睐的人选。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北大汇丰商学院招进来的8位老师中,史蛟是唯一的中国人,而这个唯一的中国人,也有8年的海外留学经历。

 

谈到选择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原因,史蛟笑了,“真的是因为汇丰商学院自身的条件比较优越。”史蛟提到,首先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制度,在面试的时候,汇丰商学院的老师就告诉她,回国之后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教书,教学之外的时间就是自由地做研究。这让史蛟感到很舒服。另一方面,则是汇丰商学院不得不提的国际化氛围,这个学院有从各个国家来的老师、学生,史蛟自己在大学时也是生活在很国际化和多样化的群体中,对她来讲,回来之后会很适应,也很喜欢这样的环境。

 

来到学院后,史蛟才真切感受到了其令人瞩目的国际化程度。在史蛟眼里,母校威斯康辛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做得很不错,她所在的群体也往往是各个国家的人群,她也很愿意和各个国家的人打交道。来到北大汇丰商学院后的第一节国际金融课,史蛟让同学自我介绍,竟然发现大家是从十多个国家过来的。因此课后的家庭作业,史蛟很容易让大家去收集自己国家的收支平衡表,研究各自的时间序列,最后分析自己国家的收支平衡表是怎么样的。对于史蛟来说,教授国际金融这门课,主要是让大家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当你有一个很国际化的学生群体时,这个目标就很容易达到。”

 

北大汇丰商学院本身地处深圳,深圳的空气质量,在一线城市中毋庸置疑。同时,学过宏观经济学的她深知,深圳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去看中国的改革历程时,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从一个试验田开始,成功之后在沿海地区推广,之后再往内地的城市发展。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条研究脉络。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当时面试者问史蛟,你知道北大汇丰商学院在哪里吗?他们担心史蛟不清楚汇丰商学院的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们还担心我压根不知道,以为在北京,我当时就说在深圳呀,其实这个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一点。”史蛟笑着说,“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选择这里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

 

而史蛟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缘分也从这里开始。


“更新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来到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而让史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教育模式极其高效。北大汇丰商学院采用模块制教学,1年4个模块,1个模块9周。对史蛟来讲,两个星期的课时,差不多可以把国外一学期的东西全教完。这样的速度和频率非常快,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完成对课本的预习,假如未能做好课前准备,很可能在课上的两个小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这节课没有听懂,下节课很有可能也会错过,就会彻底落后,补习也会相当辛苦。


况且,原本的半个学期的时间还会有一个期中考和一个期末考,“怎么才开始上课马上就要期末考了?刚期中考完,还没从这个痛苦中回味出来,立刻就要期末考了。”史蛟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吐槽。刚开始时,她特别忐忑,不知道学生的吸收程度。但实际上,她发现因为课程紧,要求学生一步步跟紧,最后学生做的也都挺不错。在威斯康辛时,史蛟曾作为instructor教过一门大课,发现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但他们未必会更好地去学习,而当缺乏学习主动性的话,更会把这个事情一拖再拖。“最后都变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这样其实是适得其反的。”史蛟谈道。


但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会引发人们的担忧。“老是这种模块制,会不会说我在很短时间内把力量都用在你这个课程上,但课程结束了,我就忘了这门课。”但在史蛟看来,这是一个课程设置和由浅入深的问题,“你先学习宏观,再学接下来的课程,这其实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其实是不容易忘掉的。” 


史蛟还有另外一个思量。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始终面临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一直在高强度学习,这样就会给自己留出来主动探索的时间非常紧俏。“很有可能就是我跟着你走吧,导致他们自己从第二年级才去想论文。这一点上需要老师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找选题,二年级逐步把模型建起来,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在史蛟看来,教给学生的从来都不是知识点本身,而是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点非常重要。史蛟会在基础学科中告诉大家有哪些框架和模型,把这些当作真理去记,去牢固地掌握。而到了选修课或再往上一点时,比如说在国际金融中,会教学生如何梳理论文的结构,最开始怎么思考,后来又是哪些因素推翻了这些猜想,告诉学生没有永恒的真理。她希望学生明白,之前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猜想,最后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同时,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审视之前的研究。“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二十年前的理论,二十年后可能就不再适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说记住我教给你的理论,而是一种意识,懂得自我更新,学到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史蛟认真地说,“这种方法是历久弥新的,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学习一种去探索、更新知识的方法。” 

 

史蛟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首先阅读经济学专业书籍,但不仅仅是自己研究领域,要涉猎其他领域,扩展眼界;同时由于经济学是通过数理、建模、数量金融学的方式来讲人的故事,通过数据来讲述历史,所以多读历史、人文方面的书籍也很重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阅读材料是时事资料,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再好不过的学习。


“承担责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史蛟觉得,来到北大汇丰商学院后,最大的改变从一个仅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研究上的人变成一个喜欢承担责任的人。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史蛟总希望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做研究,最好其他事情越少越好。“开始教书之后,你会发现去承担责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史蛟说,“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个感觉,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轻装简行,不能有很大的负荷。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才能走得远。”

 

史蛟想起第一次带8个学生答辩的场景。“他们去答辩时我非常紧张,我都想起了我当时自己去答辩时的感觉,”史蛟腼腆地笑了笑,“我当时就捏着一把冷汗。”答辩结束后的那天晚上,学生都说感觉不是很好,史蛟更加紧张了。结果第二天结果出来,全部通过,感觉就像过山车一样。为此他们专门去海底捞火锅庆祝一番,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all four past,“因为所有人都是四票通过嘛,当时真的是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

 

在同学心中,史蛟是一个“超美超好,很温柔很耐心、很负责任”老师。有节国际金融课上,需要随机分组完成小组作业,有个男孩就问她可不可以把他和女朋友分在同一组,史蛟不但答应了,还跟他们开玩笑。这样学习氛围让史蛟成为同学心中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上面,学生也乐意来找史蛟聊聊天、唠唠嗑。在史蛟看来,汇丰的特质是“年轻”,无论是是学院还是老师,年轻有一个好处是你能很快明白学生的世界,更容易和学生连接,从而产生共鸣。史蛟很珍惜这样相处的时光,在她看来,这是学生相信老师的表现。 

 

目前,史蛟正在做全球化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她提到,在上一轮全球化中,全球供应链将各国的工业以一种“垂直”的方式相连接。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与我们融入全球供应链切切相关。随着不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国内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国外事件的冲击。在这种‘垂直连接’的世界中,如何执行最优的货币政策?这个课题承接于她之前的一个相关研究,即全球化与垂直投资之下、一个国家本身会遭受更加极端的商业周期波动。而当前这个研究是在问我们如何能够用货币政策以及国家之间的政策合作来控制全球化的一些弊端。

 

史蛟觉得深圳是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亮点。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转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投资、积累资本发展转到靠技术和人力资本进步发展的阶段。“这个转型的曙光,正如市场化改革的曙光一样,是发端于深圳的。这些年来,深圳自身的发展也从靠政策红利转到了靠创新、创造。” 她相信深圳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而在课题之外,史蛟很乐意去参加学院的活动,比如像春游、秋游、年会等。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生活,来更好地融入学生之间。她会强制自己锻炼,利用深圳的好天气,去羊台山或者塘朗山爬山,每周要进行三次有氧运动,来维持身体平衡。在她看来,一旦身体垮了,就什么都做不了。这也是她给与学生的忠告:无论什么时候,身体首先是最重要的。 

 

2月20日,北大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购买其位于牛津市的校舍,着手创办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史蛟认为,这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史上,也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步。尤其是在当前西方国家开始在自己的边界筑墙、全球化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在英国建立分校显示了汇丰商学院的自信与勇气,也切合中国当前继续拥抱全球化的开放心态、以及同全球友人寻求相互理解和合作的意愿。


史蛟说,“在今后,我们的中国学生将会有机会在海外校区求学、海外校区也将成为外国学生理解中国的中枢与纽带。我相信随着牛津校区的发展,北大汇丰商学院在将来还会有更多里程碑式的成就,希望学院越来越好、越来越出色。”



教授简介

史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教授,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宏观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宏观经济学。

写点评
305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