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商学院开“分号”到牛津大学“隔壁”

3641
北大汇丰商学院开“分号”到牛津大学“隔壁”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在英国牛津市西南的博士高地,有一座占有15英亩林地的英式庄园,从2017年6月开始,它将成为中国北京大学的资产,并作为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的所在地。与之15分钟的车程,便是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


“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将主要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北京大学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将开设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课程”……诸多元素使得北大汇丰商学院开办牛津校区的消息备受瞩目,英国BBC予以报道,英国大使馆、牛津大学等予以关注。


北大汇丰商学院,这所创立于深圳的国际化商学院,为何要“走出去”办学,而且将校区开到牛津大学“隔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走出去”有着怎样的意义,又将面临什么……日前,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详解北大汇丰商学院“走出去”办学背后的故事,并畅谈其对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为何去海外建校区?
扩展高教影响力“恰逢其时” 


10多天前,英国BBC报道了北大汇丰商学院将要在英国牛津建校区的消息,也是在10多天前,海闻回北大校本部开会,一些同事夸赞他:“北大、中国高等教育真正走到发达国家去了,你这事儿办得牛啊。”

 

“有偶然性,但也顺理成章。”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的北大汇丰商学院会议室,海闻这样开启北大汇丰商学院去牛津办校区的故事。

 

在“南国燕园”建立的北大汇丰商学院,从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学定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院怎样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海闻曾考虑过在海外设办事机构或租用写字楼的方式开展国际化办学,但总觉得不够理想。就在去年8月,海闻的一位老朋友-来自英国大学的知名教授告诉他,英国开放大学准备出售其位于牛津市的一座英式庄园。这个消息一下点燃了海闻心念已久的“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梦想。


 

除了北大汇丰商学院自身的“软实力”,外部条件也使得其去海外办学“恰逢其时”。“如今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已经很大,而且中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逐渐国际化。此外,全球都对中国感兴趣。这些都是我们能‘走出去’的外部条件。如果没有这些,你即使去海外办学,也有可能没人来读,因为人家会觉得没有必要了解中国。”海闻记得,去年他去欧洲多所学校访问交流时,多个国家对于北大汇丰商学院办海外校区很兴奋,并欢迎他们去当地办学,“他们很愿意跟中国顶级大学合作,通过中国的大学更好地了解中国。”

 

实地勘察、庄园竞拍……与北大高层沟通得到支持后,去牛津市建北大汇丰商学院校区迅速推进。从得知出售消息到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教育界也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的创办。之所以称“史无前例”,是因为它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

 

这处北大汇丰商学院全资购买的位于牛津市的新校区,是一座占地15英亩(约6万多平米)的英式庄园,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拥有草坪、湖泊和三栋主要建筑。其中,主要建筑总使用面积3600平米,包括40多间办公室,5间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2个集会大厅以及其他设施。从1976年起,其成为英国开放大学的牛津校区。

 

目前,北大汇丰商学院已完成对牛津校区的购置,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5月“接手”后,将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改造,并在全球启动教师招聘和招生。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时,该校区将正式启动。同年8月,新招国际学生将正式开始在那里学习和生活。

 

根据规划,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将主要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北京大学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制两年,学生第一年在牛津校区学习,第二年到深圳主校区学习。与此同时,校区还将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开设短期高层培训课程。今后,北大汇丰商学院深圳主校区的中国学生也可以去牛津校区选修课程,一些中国企业家的短期培训课程也将在牛津校区进行。



如何与牛津大学等名校“同台比拼”?
“中国元素”将是最大亮点 


英国教育领域的开放政策为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同时也造就了当地全球竞争下的优质高等教育。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包括海外投资机构在内,已有近110家高教机构在英国高教领域竞争全球生源。而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牛津校区恰巧地处牛津市大学群,与世界闻名的牛津大学车程仅15分钟。 “在高教强镇,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面前,我们怎么能够站得住脚?人家凭什么到我们这来读书?”海闻反问。而“中国元素”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在牛津校区,北大汇丰商学院不仅开设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课程,同时还将开设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金融与经管课程,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了解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比如我们会讲中国的金融体制和企业管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等等,而且还会开设有关中国的经济、历史、文化等课程,带他们观察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等,让学生们真正了解中国,同时他们还会有很多最优秀的中国同学。这些在牛津大学等任何一所国外大学都是没有的。”海闻说。

 

而让他颇为自信的一点,还有北大汇丰商学院12年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教学中全部使用英语,在管理制度、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90%以上的教授拥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外籍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5%……

 

去年11月,当海闻将在牛津市建设北大汇丰商学院校区的消息告诉牛津大学副校长时,对方很是惊讶。“据说牛津大学商学院有讨论我们在牛津市办校区的事情,商学院院长也托人了解我们未来的办学计划。”海闻透露。

 

在海闻看来,相比所谓的竞争、挑战,他看到的更多则是如何与这些世界顶尖高校互补合作,“我们要挑战自己,必须跟世界最好的学校在一起,在他们面前找自己的差距,这样我们才会提高得更快。我们一定会在互补合作方面下功夫。”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为利用地理优势,聘请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流大学的著名学者来牛津校区兼职授课或进行客座交流做好了准备。


全球高校为何都热衷海外办学?
扩大品牌,在全球背景下培养人才


2月19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牛津大学或将打破其700年的传统,有望在法国巴黎建立其分校。除了牛津大学外,法国也在不遗余力地吸引英国其他高校来法国建设新校区。 近些年来,高校全球“扩张”日益频繁。在中国,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举办上海纽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深圳近些年在引进海外名校合作办学上也动作频繁,如创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

 

高校为何热衷海外“扩张”?在海闻看来,无外乎几种情况,如扩大其教育品牌全球影响力、在全球背景下培养人才、借用别国发达的经济支持其科研或赚取经济回报等等,“像我们自掏‘腰包’去牛津办校区,没想过赚很多钱,最重要是想把它作为我们国际化办学延展的一个舞台,扩大我们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在全球背景下培养我们的学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世界范围内,高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一些在世界排名较前的大学愿意到其他国家办学,背后的一大动力就是招到更好的生源。

 

与国外高校频频进入中国合作办学数量、以及诸多中国学生去海外留学相比,中国大学“走出去”的数量尚少、来中国留学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少。对此,海闻说,这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在一些方面还比较弱、需要向“别人”学习。而且去海外办大学需要很多客观条件,“一些学校可能没敢想,或者想到了没敢做,这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海闻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越来越强,以及中国高校改革发展、走国际化道路,中国高等教育会越来越强,甚至会更多地“走出去”。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95%的中国高校在其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93%的中国高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89.7%的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对此践行的海闻有着自己深刻的观察。他说,中国一部分大学已经采用国际接轨的教科书,“但问题是,外国学生为什么要来中国学校去读这些国际标准的教科书?我们的优势应该是在与国际接轨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光有主流的理论,只是国际化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比其他国外学校能够更深入的研究中国。”

 

他以北大汇丰商学院为例说,相比国外学校的商学院,其优势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等等,该学院正在建设上述方面的案例库,形成英文教材,充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海闻还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如果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1.0版本,是招留学生,以及师生出国交流;2.0版本则是把校园办到国外去,让国外更好地了解中国。而这种“软实力”的输出,对于中国崛起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谈中国高教走向世界
通过软实力竞争赢得真正尊重

 

南方日报:记得2013年专访您时,您说过,20多年前放弃美国优越的中产阶级生活回国,其中一个梦想就是“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这次到牛津建校区,应该也是在做这样的探索。在您看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海闻:到海外建校区,确实跟我的经历和梦想也有关。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当中从一个跟随者逐渐变成引领者,教育也要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学生。这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中国学生了解世界,另一方面是外国学生了解中国。“走出去”去海外建设校区,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其中一种形式。可以扩大我们的教育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在全球背景下培养我们的学生。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是全球化的,未来的竞争,人才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能力,这需要在不同的文化里面进行磨炼。

 

经济和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优秀、经济发达是人们认可一个国家的必要条件,但仅仅有这些,并不意味着人家认同你国家的伟大和发达,只有在科研、教育、技术、制度等方面具有世界水平时,一个国家才会真正受到尊重。实现中华民族崛起,需要中国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中国高等教育也要走出去。不过,与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和影响力相比,我们的高等教育还相对比较落后。  


谈深圳办高校热
“深圳高等教育没有“过剩””

 

南方日报: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十多年前,深圳引进北大、清华、哈工大分别来深创办研究生院。在您看来当年深圳引进这些名校办学,与此轮“引进高校办学热”有何区别?

 

海闻:十多年前的“引进高校热”是全国性的,并不是深圳所独有。当时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国内很多城市都通过扩展本地学校的模式建设大学城,。深圳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当时只有深大,所以才有了吸引北大、清华、哈工大这些外地名校过来办大学城的特殊举措。

 

目前这一轮的引进国内外高校办学热,可以说是深圳所特有的。早年深圳对发展高等教育不够重视,不少人认为“不办大学照样可以吸引优秀人才”。深圳经济逐渐转型升级,开始真正意识到其发展短板。在深圳工作的这十几年中,我在各种场合都会强调办一批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大学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可持续地培养未来产业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也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中国特有的高考招生制度,使得能否上好大学跟居住地有关。如果当地没有好的大学,子女将来不能到一流的高校就读,人才怎么会愿意在深圳留下来?

 

南方日报:那您如何看待深圳此轮引进国内外高校办学热?又有何建议?

 

海闻:深圳这一轮的引进国内外高校办学热总的方向是对的。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力投入高等教育,是顺理成章或者说非常有必要的措施。目前的这些高校如果都能够办起来,并不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过剩了。深圳与北京在城市规模、GDP总量以及人口数量上都已差不太多,但北京有100多所高等院校,深圳不到10所,所以深圳再办十个八个大学也根本不算多。

 

在合作办学中,一定要把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深圳的利益结合起来,双方一起努力,学校不要“躺在”深圳生长。政府在政策、制度上应该有一些设置,防止外界所担心的“圈地圈钱”等不好情况的发生。同时,政府也要放开手脚,相信学校对自己教育品牌的重视,不要把学校管得太死。


谈创新
“创新绝不仅仅是理工科的事情”

 

南方日报:与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同时创立的还有另外两个机构??北京大学牛津中心和深圳市牛津创新中心。因为深圳的源头创新能力尚弱,所以外界对深圳市牛津创新中心也颇为关注。这个中心对深圳的创新发展会有何帮助?

 

海闻:深圳要在全球科技发展前沿地区建十个海外创新中心,深圳市牛津创新中心应是其中一个。目前,这是深圳唯一一个与大学合作的创新中心,其他的都是与企业合作。

 

这个中心应该对深圳市与牛津大学的创新合作起到桥梁的作用,但具体怎么做、怎样推动合作,怎样促进创新,还需要接下来我们跟深圳市进一步的探讨。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建立中心后,至少可以把牛津大学引到深圳,加强牛津大学科研跟深圳产业的融合。把牛津大学引到深圳,也并不一定是办学,也可以是建立实验室或者研发中心。

 

我认为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引领产业的技术创新,另一种是市场导向的模式创新。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理工科的事情,必须要结合人文、经济、金融等等。光靠技术创新,影响力不会发挥到最大程度。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结合,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高新技术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创新才会持续,才能真正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写点评
2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