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样?What the Future Classroom Look Like?

12685
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样?What the Future Classroom Look Like?
赵鹰女士从事媒体运营和市场营销多年。曾担任国家级媒体驻欧洲特派记者,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栏目执行制片人。1999年进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职公关媒介经理,负责学院整体品牌提升和媒体排名。后赴英国Stirling大学电影与传媒学院就读传媒管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在英期间于英国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伦敦办公室做财经媒体战略研究 。著“顶尖EMBA课程指南”、“中国MBA课程指南”、“中国DBA课程指南”。客座主持管理论坛,为海外全球EMBA教授中国商业课程。DBA在读。

赵鹰

商学院大百科执行主编,法国里昂商学院DBA在读,研究方向:数字时代学习的变革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相关学习的方式、场合、工具、乃至评价都在产生重大变化。


中国国内

1、很多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开始下载学习APP,每天花时间收听、收看讲座来更新知识。

2、一些企业大学应用云架构储存学习资料,安排员工分时学习、按时上线、参与讨论。

3、微信生态圈里出现很多学习类小程序,比较成功的是一批英语学习软件,即轻巧又有趣。英语学习对于国人来说从未像今天这样触手可得,而且可以随时分享朋友圈晒晒进度。

4、也有创业元老再次出发,打出某某大学的牌子,用现代技术的覆盖能力挑战传统商学院的存在。



海外,很多变化已悄然发生

法国里昂商学院在里昂市中心Part-Dieu火车站对面的商务楼内,上个月刚装修出一整层教室。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大相径庭,它更像当前流行的共享式办公空间。空间可以随意间隔,家具可以任意移动,累了可以随时休息,吃喝也有设施方便自助安排。而里昂商学院在巴黎的校区内,有一层楼被专门设计为“Silence Room”。杜绝手机、禁止说话,专门留给学生休息、静思、同学可以直接躺在舒适的垫子上眯一觉。这些改变受到忙碌的高管们的巨大欢迎。


图:里昂商学院里昂市区商务楼内教室一角


西班牙的IE大学,于两年前的秋天打造出欧洲第一间虚拟教室,教师置身于270度大屏幕前,为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实时在线授课。AI技术跟踪人脸,谁不认真学习,机器有能力识别。



图:西班牙IE大学虚拟教室现场


香港大学于三年前需要重新装修一栋图书馆时,学校的教授们犹豫了,港大需要再把大量的实体书籍陈列到这栋大楼里吗?学校做出重大决定,把新图书馆改造为“Student Common”-同学们聚集的地方。书架被集中储藏,富裕出很多学习空间。传统书桌被更多休闲空间替代。同学于学习间隙,可以坐着摇椅看着海景,慢慢聊。讨论区、会议区、录像检索收看等区域被划分出来。原先还设置更多固定电脑,运营一年后,港大把固定电脑基本撤走,腾出更多开放区域,为学子们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创造出舒适、惬意的学习环境。



图:香港大学“Student Common”内景


斯坦福大学更是专门辟出可以让全校各系科的同学们都有机会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动手制作样品、把创意想法发展衍生成项目的工程实验室-Thomas F. Peters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这里再也不是传统教室的样子,更像创意咨询公司、工程车间、创业团队梦开始的地方。同学组团、教授组队、师生同盟、理论付诸实践,一切皆有可能。



图:斯坦福大学Thomas Peterson工程实验室教学楼内部



这些变化,引起笔者浓厚的兴趣。未来的学习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教室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带着这些有关未来学习空间的问题,笔者专门去西班牙马德里向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普利兹克奖(建筑学界诺贝尔奖)主席,全球建筑设计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是IE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Martha Throne女士请教。

图:Martha Throne女士与笔者摄于马德里



实体大学还会存在吗?

Martha Throne女士认为未来很难预见,而“大学”仍会存在。一些人说每个人只需连接电脑就可以获得知识,不再需要实体大学。但她并不相信这一点,她的观点基于对大学所承载的无形价值观的理解而形成。她认为人们喜欢走到一起,而大学环境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去自由表达各自的想法。在大学里人们处于追求知识的位置,而不是去追求政治或经济实力。Martha认为从教授和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治理结构意味着更平等、开放。大学在管理上会有纵向的组织结构,但在谈论知识时关系会更加横向。她坚定地认为大学会继续存在,因为找能够理解并具有特殊学科经验的教授去倾听和交谈的想法一如既往。



教室会怎么变?

当我们提到“教室”时,Martha认为它必须改变,必须变得更灵活。例如:可以根据使用的方法快速重新配置椅子和桌子。老师可能希望在某教室展示一部历史电影,就需要一个舒适、黑暗、有大屏幕、良好的技术和良好的声音的地方。而在放映电影之后,同学们可能想要小组讨论。她自己上课时也可能想让同学们出去用手机拍一段视频片断,然后让同学们戴上虚拟现实眼镜来看自己拍摄的画面,谁说得准呢。多功能和混合使用的思维为“教室”带来更多的意义。人们可以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来使用它。教室需要适应不同的逻辑需要。所以Martha认为教室必须有改变。



图书馆会是什么样?

当我们谈到图书馆时,Martha认为那是另一个领域,如今已经改变了很多。从过去一个人必须去某一建筑物向另外一个人拿一本书。到现在,图书馆成为书籍、数据库,所有类型的在线资源的存储库。那人们为什么要去图书馆呢?有些人去图书馆可能是因为家里不能提供某些技术,也可能因为图书馆里的人可以帮助你找到想要的资料。因此,Martha 强调图书馆管理员比图书馆建筑物更重要,他们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她曾经和一位IE的同事聊,那位同事想让图书馆不仅仅一个单独的物理空间,而是多个散置于学院各个角落、在相关地方放置相关书籍的书架组合。建筑学的学生,有相关建筑类的书籍在身边。你可以拿这本书,自己查看后再把它放回书架。Martha认为这是一种将资源带到使用者身边的理念,这里的资源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些上网的资料,也可能是一张照片。Martha使用星巴克做类比。星巴克出现在人们需要它的位置,它可能在建筑物入口,也可能是小推车或自动售货机。这才符合越来越接近客户端,贴近最终用户的趋势。


有关图书馆的趋势,Martha强调不能太过虚拟化。人们必须要小心,在线或数字信息不能替代实体书籍和物件的信息。数字和实体必须是互补的关系,而不能直接替代。她不认为数字学习会取代一切。Martha在访谈中一再强调网络搜索不是研究。研究比网络搜索要深入并复杂得多,需要实体观察和当面交流。



回到国内,笔者看到一些变化和尝试正在发生。少年时的朋友,一位建筑师(Wutopia建筑师社群创始人)正不遗余力,实践着很多读书人就自我空间的探索。最近,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又一座全新的“钟书阁”诞生了。

在仿佛水面的楼板下隐藏的空间可以进行读书会。这个看不见的学院和看得见的神庙一起构成了西安“钟书阁”的中心,一个思想和灵魂得以焕发光辉的殿堂。

我仿佛看到孔子在对弟子们讲学,而苏格拉底正好从他们身边经过。



写点评
19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