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管理 -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上海管理教育界“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的风格和特色呼之欲出

2495
面向未来的管理 -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上海管理教育界“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的风格和特色呼之欲出
赵鹰女士从事媒体运营和市场营销多年。曾担任国家级媒体驻欧洲特派记者,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栏目执行制片人。1999年进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职公关媒介经理,负责学院整体品牌提升和媒体排名。后赴英国Stirling大学电影与传媒学院就读传媒管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在英期间于英国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伦敦办公室做财经媒体战略研究 。著“顶尖EMBA课程指南”、“中国MBA课程指南”、“中国DBA课程指南”。客座主持管理论坛,为海外全球EMBA教授中国商业课程。DBA在读。

赵鹰

商学院大百科执行主编,法国里昂商学院DBA在读,研究方向:数字时代学习的变革

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以“面向未来的管理”为主题,于12月15日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主办,由来自上海地区的21家商学院(包括管理学院、经管学院)联合主办,由协进教育集团和上海管理科学杂志承办。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恢复建院后,30多年来,上海滩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头部各大商学院院长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垣教授等同台飚“戏”,演绎“面向未来的管理”的思考、研究和实践。量子管理学奠基人、被称为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当代思想家丹娜.左哈尔女士专程从美国来沪分享传统组织如何去适应“动态”的量子世界观。




千余名企业家、高管、各大商学院教授团队、上海地方政府部分官员赶来,共同探讨中国和上海面临的经济发展和全新管理突破的话题。上午的主题论坛后,下午平行展开了15个分论坛。这些分论坛由上海的各大商学院根据自身研究和教学擅长自主召集。内容涵盖“中国案例研究和撰写”、“邮轮产业发展”、“东方管理智慧”、“敏捷共创与行动学习”、“神经科学与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与管理”、“行业发展与管理”、“智能时代的创新创业”、“人工智能与管理”、“工程管理创新”、“时尚运营”、“区块链理论与技术”、“量子管理学”等精彩纷呈。“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的具有上海海纳百川之特色的管理实践、研究、教育、推广的风格逐渐形成 。




本次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也是当天上午主论坛的主持人、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指出:总结过去20年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我们逐渐从努力模仿、奋力追赶西方,到设法摆脱路径依赖、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今天的中国管理教育界,需要更多原创性思考、研究、总结和实践。上海的区域特征、工业基础、经济规模、金融特色、科技优势、人文特点,在有效的融汇贯通后有实力和底蕴孕育出自身的(不同于全球各处的)管理教育流派。

王方华教授提出:上海的管理教育可以是:
 最前沿-提出和传播最新的管理理论,在国际、国内管理学术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最包容-欢迎不同理论、不同声音、不同层次、跨行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加入,以海纳百川之心、有容乃大之情,进行融合式发展;
 最务实-追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务实风格;
 最开放-永远不关起门来固步自封,永远敞开胸怀欢迎国际、国内的管理学同行,一起努力致力于管理学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的头部几大商学院院长在各自的阐述中,从不同侧面应合了以上观点,表达出对“上海流派”形成的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以“未来管理的变与不变”为题,设问:中国人面临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又逢40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会不会产生伟大的管理学家、思想家呢?徐飞教授提出“未来已来”,现在正需要兼收并蓄、顶天立地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具有原创性的管理新理论、新思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管理学的新方法和新范式。这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他同时提醒人们,未来我们要准备好和自然人、公司法人、还有机器人一起工作,我们会在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穿梭而游刃有余。所以管理教育人士更需要回归初心、回归本分、回归常识、回归梦想、回归自己,找到自己为什么出发。否则很容易迷失自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以“面向未来的管理学院”为题指出,他作为全球管理商学院考试GMAT所属机构GMAC的全球董事,观察到近两年来中国的GMAT申请人首次出现下降,而全球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这说明全球管理教育界所面对的人群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传统商学院受到巨大的挑战,一些课程被迫停开,一些被人们普遍遵循的商业理论受到巨大的挑战。商业受很多学科的影响,包括哲学、心理学、数学、文学,管理学的教授不去打破这些学科边界的话,可能的生存空间,会被人挤占。我们要不要和其他学科打通,搞双学位?陆院长提醒大家:闭门办教育的模式正在被淘汰。所有的商学院都要开放办学,要拿出所有资源,并且依靠大学资源去整合,向学生开放。而在方法论上,管理学的教授又该如何传播思想?是用线下的论坛,还是用虚拟社区的讨论呢?陆院长认为要放开手脚,不要给与太多的行政指导和规划,可以让教授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他本人更加提倡自由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教授以“回归本源、振兴商学”提出“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思路,并在过去一年里,在交大安泰大力实验行业研究。他指出:上世纪50年代,商学院的研究大都紧密结合实践,所用的方法虽然在科学上不一定特别严谨,但却十分“务实”。对此,美国福特基金会在经过广泛的调研后,向商学院给出建议:应使用更严谨的数学模型、经济模型、定量模型来研究管理问题。一言以蔽之,要求学术界“穷理”。经过半个多世纪,商学院的研究虽然逐渐在学术严谨性上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与行业的相关性、与“务实”却越来越远,如今学术研究的钟摆更是愈趋“穷理”,处在极不平衡的危险状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改革方向,就在于加强研究、教学以及实践的联系,在既有的学科研究横向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推进行业研究来养成基于行业的纵向思维。当选择一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时,教授首先将面临该行业的种种现实问题,迫使其改变自己的单一学科思路,直面和审视这些复杂的问题,并尽力寻找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源自于不同的学术领域,包括跨学科的思维,因此纵向思维是促进学科交叉的有力推手,另一个好处在于它能够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话语和工作语言,拉近学界和业界的沟通距离。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垣教授以“企业家制度突破能力的分析框架”清晰阐述了中国的理论和西方的理论在情景上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里有两个纬度:一个是市场影响的纬度,一个是政府影响的纬度,只不过他们的组合的强弱不一样。例如:政府影响大、市场影响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转型前的中国和苏联。而美国是市场影响大、政府影响小。而目前的情况是,美国有继续保持市场影响大,而政府影响也加大的可能;而中国也正在寻找路径,是往政府影响大、市场影响也大去吗?这个值得企业家和研究人员一起探讨。李院长也给在座的企业家们指出,企业家不要低估了自己影响制度建设的能力。首先,企业家有能力通过参政、议政、参与政府咨询来影响政府;其次,企业家可以影响行业,制订和改变什么规则,以获得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再次,企业家影响社会的能力,如何给弱势群体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最后是企业家影响国际环境的能力,怎么通过创新的规则带动创新的产品走出去。





商学院业界资深观察员,商学院大百科主编赵鹰评价本次论坛,这是由有全球愿景的商学院元老牵头,并由各大商学院群策群力一起发起的。既有沟通、又保持君子的合而不同。未来可以期望上海的各大商学院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做足自身特色;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都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大做强,服务好自身的消费群体;这就会有效避免盲目竞争、消耗有限的资源。这样,整个上海的管理教育就会在世界管理教育界上一大个台阶,为世界管理教育贡献中国的智慧,为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的福祉贡献上海力量。据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组委会透露,该论坛明年六月将在欧洲布鲁塞尔举办。




写点评
6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