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新事 | 学会期望值管理,别让职场之路高开低走

1221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期望值管理的理论来源:期望公式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这本著作中提出的。

期望值理论的核心是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

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达成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这个公式,对于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无论是对员工进行激励,还是对他人的期望值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期望值管理: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锚定效应的存在,表明上司或者客户对于你的价值评估都是由你提出的工作预期来决定的,如果能够达到对方的预期,对方自然会感到非常高兴,即使是偶尔出现差错,由于对方的预期值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职场上的进步,一方面是看业绩与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在于个人的发展空间以及能给公司带来的回报预期。业绩和工作能力是立足之本,但合理的回报预期也能影响职场中的发展空间。


预期管理怎么做:个人能力>对方需求

很多时候,上司或者客户都会提出一些高要求,甚至这些要求超过了你的能力或者职责范围,面对这种情况,职场人应该学会慎重处理。

预期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方需求与个人能力之间进行的对比。举例来说,预期管理一般在与新客户接触时较为普遍,在项目对接时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需求评估,哪些事项是在能力范围内的,哪些是可以踮脚才能达到的,哪些是超出能力范围的。

对于能力范围内的需求,理应无差错地完成;对于需要付出努力的需求,则需要让对方知道任务的难度;而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部分,也不能向对方轻易做出承诺,而是应该坦诚地与对方进行沟通,争取更多的资源,寻求更多的方法和渠道,增加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会担心,管理对方的期望值,是否会影响对方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呢?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是因为锚定效应的存在,另一方面是欲扬先抑的方法,在强调结果论的职场环境中,反而是能够提升对方印象的。


其实,管理期望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成功超越对方期望值的概率,只有做出超过对方期望值的成绩,才能让对方提高对自己的评价。

当然,对自己的预期和要求也是不能停滞不前的,精益求精,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人对你的锚定值,把你视作为一位靠谱的合作对象。

职场上最忌讳高开低走,当个人实力无法达到他人期望时,便会带来更大的失望。因此,学会管理他人的预期就尤其重要,在职场中一方面要学会控制他人的预期,一方面也要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提高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可能性,让职场之路稳扎稳打。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