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企业对MBA毕业生需求变化

3224

                   著名企业对MBA毕业生需求变化

摘自: 《经理人》杂志

需要对整个行业最佳实践有精深了解的人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MBA毕业生的原则是:高定位,低起点;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知识结构,且务实敬业。通俗地说就是要有CEO一样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书之类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谓凤毛麟角,其实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位MBA学员的话。

这位MBA学员显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中外MBA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MBA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初级职业经理人毕业之初一般都从基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担任高层,他们只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而已。

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面对MBA这一群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知名企业和大中型高层管理者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企业对MBA的期望和需求有何变化?最欢迎什么样的MBA毕业生?

浪潮软件CEO眼中的MBA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柏华在回答“业需要什么样的MBA”时,作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应该弄清读MBA的有哪几类人,读书的动机和目标在哪里?他认为,综合说来,一般有三类:

第一类:在原工作经历中不甚如意,多次跳槽仍找不到职业方向,期待通过读MBA来提升自己,获得一块未来的敲门砖。应该说,这类人在MBA在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还不算小,而且他们一般在学校时成绩都比较好,属于传统义上的“好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将知识活学活用的灵活性不够。

第二类:目前有一部分大型企业,为了提升管理层的素质而公费输送一批管理者去读MBA。在这部分人群中,有一些善学勤思者确实把握住了机会,在提升理论高度的同时,也为许多实践中的疑惑找到了答案,确实提升了管理水平;但也有另一部分人,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没有太多顾及理论的学习。

第三类:还有这么一批人,善于学习,又善于思考。他们走的是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路线。具体说来毕业后先选择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把学来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依此不断提升实践水平。但往往到达一定层次后,多数人会遇到一个发展的“瓶颈”:即仅靠自身的学习已无法解答他在实践中所遇到的疑惑,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去深造,期望把以前的知识、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实现自身层次上质的飞跃,成为能够统观全局的职业经理人。

毫无疑问,企业需要的是第二类中善学习、勤思考及第三类MBA。

惠普高层的看法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管理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潘家驰(William Poon)认为,MBA毕业生关键是:要学到同行业优秀公司的最佳实践。

他说,我想企业一定是在找既有实际经验,又能将所学知识用于改进工作的MBA雇员。比如,一投资公司一定想知道同行的其他优秀投资公司是如何做生意的,如何运作的,他们的最佳实践是什么。这家投资公司一定会希望雇员学到其他公司的最佳实践,并将其用于自己的工作和商业实践中。

潘家驰说,我想当前MBA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所学到的技能用于给企业创造业绩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获得一张文凭来丰富简历。如果给企业创造了业绩,MBA学位自然增值,否则,会变成一张纸而已。当然,MBA学生能否增值,不仅在于他们个人,也在于商学院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帮助MBA学生提高技能。 

联想移动“逐鹿计划”的背后

寻找拥有行业优秀公司最佳实践经验的人才,从人才库角度来考虑问题,是联想移动的人才策略。

2006年夏天,联想移动公司启动了颇声势的高级人才“逐鹿计划”,面向全球招聘20多个经理以上高层职位,其中包括ID设计大师、海外运营商总监、高级用户研究专家、运作管理专家等高级人才岗位。

“我们判断人才,主要还是看他以前有没有相关经历、经验。”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在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

而联想移动人力行政部总经理吴晓蓉则更详细地指出,“联想移动决定需要招聘什么岗位的人后,会分析这样的职位,国际上哪些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对来说各自优势是什么,会从人才库角度来考虑问题。未来联想移动拓展国际市场,需要一些国际化背景的人,和对整个行业都有精深了解的人,这是一个长期人才计划。”
根据联想集团公布的2005财年业绩报告,自2005年4月1日起至2006年3月31日止,联想手机销售604万台、实现赢利2.82亿港币。市场份额排名居于整体第四名(数据来源:赛诺)。联想启动“逐鹿计划”,目标就是为了引入新鲜血液,实现公司2006财年“超越”战略。

刘志军说,联想移动“逐鹿计划”只是长期人才战略的开始,而不是一场简单的招聘运动。过去4年做下来,联想移动能够保持很顺利的发展,但是可能也有一些潜在的短板我们没有看到,如果能够从其他公司业界输入新的血液,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视野、新的观点。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积极促进因素。招聘海外运营总监,是逐渐做好国际化的准备。从开始想,到真正能够做到国际化,国外运营商市场估计需要花两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才能把这个流程走通。

刘志军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我们现在希望吸引这样的人才:他在某个公司里已经做一段时间了,他加入到联想移动来,不是说把他的东西全部拷贝过来,事实上也做不到。但是希望他过来之后,了解了我们的企业,在两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从联想移动“逐鹿计划”可以看出,是否具有MBA学位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在于是否具有行业最佳实践的视野和经验,是否能艺术性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企业创造能不断“超越”的业绩。

企业和学生都很痛苦

小天鹅集团原副总裁徐源说,根据我在日本一桥和美国偌特丹大学的实践,学生的分析能力、实战能力相对比较强。我在那里讲课,观点和讨论题目预先印发给学生,他们充分准备。教师都有在企业高层工作的背景,讲学时,教师讲20分钟,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互动55分钟。把一个问题通过启发式的沟通流,讨论得比较细。学生以后到工作岗位,遇事不惊。而我们的MBA教育这几年虽有进步,但是针对性不强由于文化局限,案例大部分都是广告式的,缺乏过程分析。学生无法看到这些经验,所以到企业眼高手低的很多。企业和学生都很痛苦。一方面企业缺人才,一方面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原孟山都中国合资公司总经理、中科思壮公司总经理张万玉认为,MBA学历和其他学历一样,仅仅也是一张文凭而已,企业需要他们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在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做具体的一个产品的策划。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外资还是本土,都要遵循市场规律, 才能持久发展。

需要直觉和艺术

商业需要理论,也要临场应变。国美老板黄光裕有一句名言:不管你是否学这个专业,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最关键是你做生意需要有感觉。

在美特斯邦威集团副总裁王泉庚看来,企业需要的MBA是:深入实践,从现实业务中总结规律和经验,理论能消化后最适合地运用。MBA需要提高的方面:加强直觉性,MBA大多有一个做事模式,依靠分析模型得出结果,但在快速突变的商务竞争环境,很多时候是需要依靠直觉快速行动的。一方面机会稍纵即逝。另一方面,现实中有不少成功的决策,若事前通过分,都是不一定能通过的。当然最好的是直觉与分析能灵活结合运用,互为印证,互为补充。加强实战体验,商业是需要不断尝试和不断行动,然有不断动态优化调整的,光靠严谨的计划是没有结果的。

著名家电和通讯行业市场调研公司副总裁张凤生女士尖锐地指出,有些MBA存在的问题是浮躁,缺少沉淀,实际经验少且不虚心。她说,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自认为有问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有“艺术”呢?要保值增值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理论知识之外的必备素质

“部分的MBA毕业生过于高估理论的效能,对企业的现状表示不能理解,对组织的合作和协调产生排斥。只有在本企业,本岗位中融入并逐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感染并引导组织其他成员,方可体现水平作用。”曾供职于联想集团、韩国三星等企业,现任IDG投资的易美软通移动商务公司副总裁李浩说。

那么,MBA除理论知识之外,企业管理者们希望他们具有什么素质呢?

美国雷鸟商学院1995届MBA毕业生、磊石跨文化公司总经理黄伟东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全球视野,正确工作态度(能从基本做起的态度),能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必备的素质。而中大学MBA毕业生、科龙集团空调企划部部长薛彦铭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企业中最受欢迎的MBA有如下特点:

1. 综合素质全面,包括品德、个人素养、专业素养等;
2. 善于沟通,可以与各种人员和谐共处;
3. 实战能力强,能够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他说,总的感觉,企业对MBA的要求越来越实际,MBA光环已经不再,我所接触到的MBA毕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类:

1. 空谈理论,眼高手低;
2. 不善沟通,孤芳自赏;
3. 平平庸庸,一无所长。  

附文:

刘志军:怎么定义人才?

刘志军(联想移动总经理):怎么定义人才?我的孩子开家长会时,听老师讲过天才的定义。他说天才是普通人的智慧加上勤奋,再加上很高的承诺兑现能力,就是说的事能办到,这样的人就是有天才了。如果他的智力水平很高,又勤奋,又有承诺兑现,这样肯定就是超级人才了。我们现在是希望他的知识水平很高,同时也看中他的勤奋,努力不努力,另外也看他是不是承诺兑现的人。生活里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人很明,一件事可以想出很多主意,但是他不太容易成就事情,是因为他思太浮了,他太依仗小聪明了。这也是我们对于人才的认识。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