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述EMBA教育七宗罪

4484
细述EMBA教育七宗罪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在EMBA教育日益火爆的时候,不妨给其浇浇冷水


国内EMBA教育在预热3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她的“亢奋期”: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了解并认同了EMBA及其代表的精英圈子;另一方面是国内30多家商院和境外大举进驻的办学机构对于EMBA教育市场的大快朵颐。于是乎,在又一个招生旺季来临之际,各大商学院忙不迭地在全国各地召开招生宣讲会,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EMBA教育市场的火爆程度,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妨冷眼观之,给EMBA教育泼盆冷水,细细评点EMBA教育的几大“罪状”,这恐怕比满天乱飞的招生广告更有公正性。


罪状之一:重名额,轻门槛

有着这条“罪状”的商学院,不说,自然是国内实力稍逊色一些的二三流商学院,它们大多生存不易,指望着通过办EMBA项目,来为学校创收,而来这些商学院读EMBA的人,大部分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这些商学院每年如果能招到50人,开一个班,也算大功告成了。所以,有的商学院私底下定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只要有人报名,甭管条件允许不允许,我先统统照收!至于涉及到一些假文凭假学历的事情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肯定不会因此断了自家的财路。如果教育部不彻底查、仔细查,对此学校和学生双方自然都是心照不宣。毕竟现在假文凭都能上网了,很有技术含量。再者,二三十年前的毕业证书,各个学校都是千奇百怪的,往往还发生真证书被当成假证书兴师问罪的事。

目睹了商学院招生名额“有的要减肥,有的濒临断粮饿死”的情况后,教育部也有些坐不住了。“心手背都是肉”!于是,就在一年前,一纸红头文件赫然摆在了各个商学院院长的案头:“对于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的报考者,可以招收不超过招生名额10%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高层管理人员。”于是商学院乐了,国内许多只大专文凭的企业家也乐了。可是一年过去了,面对大专生削尖脑袋竞争10%的现状,商学院们又有点想法了:10%,好像还是有些不解渴……


罪状之二:重招生,轻特色

辗转于各大门户网站、财经类核心读物的显著位置,都不难发现EMBA的招生广告。欧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外合办的、中国本土的EMBA项目,以及各种专业方向的EMBA研修班林林总总,花样繁多。乍看上去,市场细分得够专业的,其实就像服装市场一样,鱼目混杂。业内人都知道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和其他学院干起了同室操戈事情。大家都打着EMBA的旗号,全国各地游说,都说自己是正宗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问题是,现在到底有多少个EMBA项目拥有核心竞争力?又有多少“品牌”可言?按理说,商学院应该在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极尽其专业智力和研究成果之能事,可以抽象出十分经典的市场竞争模型。“教别人卖瓜的,难道自己还不会卖瓜吗?”卖瓜的本事全体现在激烈的EMBA教市场竞争中。暂且不说超级名牌奢侈品能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品牌忠诚、品牌体验和品牌核心理念,如果抛开大学自身的“品牌”,这些EMBA项目到底还剩下多少哪怕是“噱头”的卖点?“我们是秉承××大学传统的”、“在这里,你可以如何如何”……事实真是如此吗?恐怕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罪状之三:铁打的项目,流水的教授

EMBA项目中五花八门的课程包罗万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哪些课必须上,哪些课推荐上,哪些课可以自选上。玄妙不在课程,在于授课的教授。同样的教授,同样的授课内容,这次可以叫做 《领导学》 ,下次可以叫做《企业家修养》 ;在这个商学院可以叫做 《收购与兼并》 ,在那个商学院可以叫做《资学》……

能给EMBA学生上课的教授,国内本不多,广受学员们好评的更是凤毛麟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就曾坦言:“国内大学现有的从事MBA教育的师资中,能够高质量地为EMBA授课的教授,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超过50人!”于是优秀教授在国内顶尖EMBA项目中走穴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说白了,铁打的项,流水的教授。各大商学院换汤不换药,换课名不换内容已经倒了很多学生的胃口。


罪状之四:重娱乐,轻学业

老板们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吃喝玩乐。虽然是以EMBA的身份,打着班会、晚会、联谊会等各种各样的旗号,活动的实质内容难免还是落入俗套,吃吃喝喝、娱乐娱乐。新生入学的时候可能同学之间还比较拘谨,不苟言笑。3个月之后,外界对于EMBA是娱乐(Entertainment)MBA的说法便被一一验证。遇上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老板们难免会开个小差打个儿,下课便来了精神,如果没有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便三五成群地消失在茫茫夜色里。这样的日子一久,旁人未免会担心他们的结业成绩,其实不用多虑,能开办如此高端的EMBA教育,办学机构也会有很多潜规则:如果一次没通过,会给重考的机会,重考过了便不会为难学生。当了,并非所有的EMBA学生都这样不务正业,真正认真听讲,想学点真本事的人还是占很大部分的。


罪之五:重授业,轻传道

有时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些EMBA教师的资历并没有台下学生的深厚。这个时候关键是老师要压得住台,甭管坐在台下的学生什么来头,都是学生,都得听老师的,所以坦白地说,很多老师给EMBA学生上课的时候压力很大。

除了压力,更多的指责来自于某些教师只注重授业这个局部,而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并重,以传道为的过程。最起码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对于在企业中担任高层决策者的EMBA学生们,这点显得尤为重要。某所著名商学院的课堂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气急败坏的教授指着台下的EMBA学生骂道:“满脑肥肠,胸无点墨。”而各有来头的EMBA学生又岂能善罢甘休,当场把这位教授骂得体无完肤,这场矛盾对峙直到引起校方介入才得以缓和。且不说教授理应为人师表,也不说学生该尊师重教,单单对于做学问、做生意、做人这三者是否一致,就值得好好研究。


罪状之六:重钱途,轻道德

短短一年时间,国内商界频频爆出丑闻,张海、郑俊怀、顾雏军等富豪们相继落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家道德问题。到底这些掌握了巨额财富的企业家价值取向如何,道德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企业家的社会声誉。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受过EMBA教育的企业家们,往往也集体失语。在资本运作领域颇有声望的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系国内某知名商学院EMBA学生,2004年8月20日在读期间,被中纪委以“协助调查”名义羁押3个月后,已于2004年末被湖南省检察正式批捕,同时被捕的还有“鸿仪系”二号人物、鄢彩宏的EMBA同学侯军,原因是其掌控的金融财团资金黑幕被揭穿。同样,还有因行贿等问题锒铛入狱的东能集董事局主席王德军,其EMBA学业也只能半途而废。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读了EMBA,受过高等教育,为何在道德基本层面上仍然一错再错呢?高级工商管理教育是否应该包含道德教育?


罪状之七:重人脉,轻真情

但凡去读EMBA,或多或少都有所图。要么图文凭,要么图圈子。EMBA群落的确藏龙卧虎,个个身兼数职,独当一面,其人脉资源亦丰富之极。上到国家、部委,中到银行土地局、证监会,下到所在地方工商税检法,门儿清。而有了“同学”这层关系,相互之间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交换名片、请客吃饭、软敬硬灌,一套流程下来之后,EMBA大群体的若干小圈子就浮出水面了。性情相投的、行业相关的、业务上下游的、圈内威望高的都是EMBA们重点结交的对象,几天下来就能把本届的同学摸个底儿透。平时上课翻的最多的不是教科书,而是同学通讯录,教室里前后左右对着照片找人,最起码也得叫得上对方名字,混个脸熟。

客观地说,由EMBA同学排列组合出的人脉裂变效应实在不可限量。这对于那些希望把自己的业或者业务放大到全国的企业家,实在很诱人。和几十万元的学费比起来,很多人都说值。然而同学之间的感情是否还固守着中学和大学时代那份纯真?在利益驱动下的友谊是否只是冠冕堂皇的美丽借口?这一又是否只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假面舞会”呢?


挖掘这些“罪状”,并不是想打倒EMBA教育,也不是针对某所商学院,而是衷心地希望国内的EMBA教育能够越办越好。望各大商学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