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重返学校

2822
                            
                             危机下重返学校 

    金融风暴下的职场可谓哀鸿遍野。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很多年轻人打算回到商学院充电。对于中国青年而言,一个现实的难题就是出国还是不出国?近来热议的“1年50万读洋MBA值不值”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有若干问题需要厘清。

  MBA的本质

  MBA不同于小学、中学教育,后者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所以政府买单是世界惯例。MBA也不同于本科教育,后者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也有投资品的特征。以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为例:既有相对便宜的州立大学,也有较贵的私立大学。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好学校都是公立的,比如北大、清华。在美国则恰恰相反,顶尖学校多为私立。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常青藤学校如此,后起之秀的斯坦福、布兰代斯等亦然。公立大学能够拔尖的寥寥可数,只有伯克利加州大学能够比肩上述学校。美国的私立大学由私人捐资创办,由于不能从政府得到财力支持,生存的压力很大。质量和声誉是大学生存的根基,所以反而更加努力。公立大学由政府创办,衣食无忧,改进的动力就小很多。正如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MBA的本质是什么呢?它是职场人士工作若干年后的职业加速器。也有一些人抱着转换职业道路的目的走进商学院。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功转行。

  MBA的功能不是培育现代公民,也不可能塑造人格。作为高端培训,它的本质就是职业发展的投资。MBA的特点在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投资收益分析

  既然是一项投资,我们就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毫无疑问,如果一个人连这样的基本分析都无法完成肯定不适于读MBA。试想MBA连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都想不清楚,又如何管理企业的投资?

  就读MBA的成本大致包括几个方面:学费、生活费、社交费和其他花费。但是其实还有一项最为高昂的成本:机会成本。全职MBA意味着中断工作,暂时放慢职业积累。当然,现在职场形势黯淡,机会成本大为降低。这也是商学院招生景气大涨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读MBA也是一次性投资,年轻人不太能够承担多次读书的成本。这一点与国内的EMBA大相径庭。国内的EMBA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火暴的。老板们很多都是先后、甚至同时就读几个EMBA,意在获取各种资源。

  目前美国排名前50的商学院多为两年,每年学费4?D5万美元不等。加上生活费,两年花费10?D15万美元极为正常。通常就业机会越多的地方学费越贵,生活费也越贵。

  读MBA的收益在于两点:转行或者职业加速。中国有不少年轻人的大学专业并非自己的意愿,工作的内容也日益厌倦。MBA为那些工作不久、精力旺盛同时又雄心勃勃的青年才俊提供了转行的机会。他们通常向往的地方是投行和咨询公司,这两类公司需要YongSmart(聪明的年轻人)。但是成功转行的前提是有充分的准备和艰苦的努力。

  MBA对于大部分人的价值还是在于职业发展的加速提升: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管理者必需的知识、人脉和技能。

  有一点需要提醒:即便是像哈佛这样财力雄厚的学校,商学院一般也不提供奖学金。原因很简单,哈佛的MBA毕业后工作机会很多,而且收入很高。攻读MBA如同风险投资,投资者应当为自己的前途融资。所以助学金通常以贷款的方式来发放。但是如果你成功申请了哈佛历史系的PhD则会有全奖,因为此类专业不易谋生。其他顶尖学府一般也是如此。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