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野原重明先生提醒:人们对不幸很敏感、对幸福却很迟钝!

8134


   日野原重明先生提醒:人们对不幸很敏感、对幸福却很迟钝!

    Dr. riyeyuanchongming image日野原重明 - 日本天皇皇室家庭医生,现年93岁。91岁来中国时,和朋友们一起去爬长城。2009年夏天又来中国时表示,他准备2010年再来中国,还去爬长城。

    在中国很少人知道他,但在日本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日野原先生高龄
90多岁,不但身体依然硬朗,而且经历旺盛,思路清晰,社会活动十分活跃。

    目前先生担任圣路加国际病院及圣路加护理大学的理事长,并兼任六个企业团体的理事长。在医学界有非常崇高的声望,是日本天皇家族的家庭医师,日本医学界很多有名的教授都是他的学生。在健康检查界更有着无人能及的成就,曾两度担任国际建诊学会(
International Health Evaluation Association IHEA)主席,在日本国内亦担任日本总合健诊医学会的会长多年,后被推荐为荣誉会长迄今。

 

    日野原先生才华横溢,除医学之外在多方面绽放光芒,例如音乐方面就有很深的造诣,除能作曲外,又有能力可以指挥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其成就亦是大家有目共睹,已有多本著作问世。单以这本“生命的礼物”为例,用流畅的文笔谈人生哲学,实在是亲切又感人。中国的三联书店曾经在90年代末出版过日野原先生的著作“人生四季之美”。

  


人们对不幸很敏感,对幸福却很迟钝!

    我每天要诊疗病患,所以会觉得没有谁的人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算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地位和财富,看似真正的人生成功者,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和痛苦。

 

    自从这些因生病而和我结识后,一切的私事都无法再对我有所隐瞒的病患似乎很多。听到“对别人难以启齿,只对医生您讲”的告白,我就会感到好像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别人家中的错觉。心中感谢由于身为医师才被赋予的特权,同时用心倾听病患的倾吐。

 

    如此一路走来,我将听到的各种人生辛酸视如自身经验,所以虽然我的实际年龄是90多岁,竟感觉自己活了好几百岁了。病患大多会在最后说:“世界上没有像我这样不幸的人了。”

 

    于是我回首那相当于几百岁的人生,把遇过的人当中着实另人心痛的人生故事说给他听,告诉他“你的痛苦大概只有最痛苦的十分之一吧!”

 

    和他人相较之下庆幸自己还比较好的想法好像很不光明,可是却会成为处于烦恼漩涡里的当事人转换心情的动力。

 

    人通常对自己的不幸很敏感,就算是被小小的荆棘刺到手指,也会因为是自己的不幸而感到十倍二十倍的痛楚,让自己感受到不幸是极其容易的。

 

    那么,也绝不能说没有不幸就是幸福。虽然谁都希望幸福,但是实际人们感受幸福却极为迟钝。

 

幸福不是目的,只是个结果。

 

    到底所谓幸福是什么呢?我想到我在高中时期读过瑞士哲学家卡尔,希尔提(Carl Hilty, 1833-1909)的著作“舒缓失眠之夜”(Fur Schlaflose Nachte)书中的一小节。他说,“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挫折很少或是完全没有挫折,反而是迎战所有的挫折而得到光彩的胜利”。年轻时的我深受这句话的鼓励而撑过。感觉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我自己说的。

 

    之后我年岁渐长,遇到了与今日的我更贴切的话。犹太裔奥地利人精神医学家威克托尔.E.法兰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在自己的著作“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描述在波兰南部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日子。他比希而提温和许多。他说:“幸福绝不是目标,也不能当做目标,更无法成为目标。那只是个结果罢了。”

 

    他还说,幸福不是想求就求得到的,幸福只不过是以结果来呈现。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依自我意志来求得,但幸福却不能。幸福当然指的是心理的状态。但也不是瞬间的快乐或年轻男女恋爱时的幸福感之类的,我觉得心灵更持久的平安才是幸福的本质。

 

    小学五年级时演出儿童话剧“青鸟”吉鲁吉鲁一角,至今仍熟记一部分台词,自当时起就想努力去了解这出戏的主题“幸福不是在于外在,是存于内心”,直到现在我也有深刻的体会。

 

人本来就能承受任何不幸

 

    心灵的平静会因无可避免的灾难而屡遭威胁。大家称之为运气不好、不幸,可是真正的不幸并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从遭遇灾难就不再抱持任何希望的那一刻开始。

 

    前面提到的法兰克在纳粹集中营中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她在认为不如死了算了的困境下努力存活下来后说:“被安置在纳粹集中营是不幸的,但我仍旧是幸福的。”

   

    我也认为人本来就能承受任何的不幸,甚至处于逆境下仍有可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这完全是希望的神奇力量。

 

    所谓的希望就是相信可能。就好似现在因暴风雨感到很痛苦,但相信乌云过后会有蓝蓝的天空,而静静得等待乌云消散的心情。不是放弃而是坚持。因为纵然希望是多么渺茫,仍足够使人心情开朗。

 

濒临死亡的人更需要生存的希望

    我经常思索如何才能给濒临死亡、处于绝望深渊的人希望,所以我在安宁病房巡房时格外地尽心力。我时常探访8年前建在神奈川县市郊外的安宁养护医院。那里是全日本季节转换最早的地方。因为装饰在建筑物四周的百景画作,常常是早一个季节的东西,所以春天已经是一片浓绿,夏天是满山枫红,秋天是银白树林,然后冬天是盛开的樱花布满整面墙壁。

 

   从病情恶化的情形来看,例如病患要看秋天的枫叶也许有困难,但是病患的心中仍存有以往所读过的各式各样的秋天。如果看见枫叶,能让病患产生期待“再过一次那一年的秋天。”的话,说不定那种心态是维系病患想好好活过今天的希望。人直到最后一刻应该都被生存的希望所支持。

 

    然而也有善于点燃希望的人。有位母亲因严重癌症住进圣路加国际医院,她女儿抱着平常不会拿的大包包来探病。护理长看到她那个样子心里有数,不但没有责备,还佯装不知情。原来包包里装的是禁止携带的狗。

 

    女孩想到母亲住院以来连抱抱心爱的宠物都无法做到,因而希望至少有个晚上让母亲抱抱宠物。当然只能停留到狗狗吠叫为止。这应该是一次下了重大决心的探病。不过的确带给濒临死亡且绝望的母亲的心再度燃起希望。能有那样的女儿,想必她母亲是无比的欣慰吧。

  


了解自己正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希望不要太多。因为所谓希望是在了解自己之后才产生的愿望,所以希望要适时的知足。对现有的物质,现有的事务心存感激,要怀着“即使只有一半也感到满足”的节制之心。因此,不管多么渺小的希望也能带给我们幸福。

 

    即使同样是“愿望”,但与勉强得到的愿望有很大差异。愿望是贪而无厌的欲念。想要小孩进入一流大学,进入一流企业,变成有钱人等等的愿望是无止境的膨胀。

 

    但是不顾自己和小孩的能力而寄予愿望终究会希望落空。不但不自我检讨反而归咎他人而怨恨别人或诅咒社会,这么做只会让人生堕落。

 

    即使遭遇疾病,事故或灾难,或是能力都不及他人,只要能接受上天赋予自己的现实考验,那似乎就已经得到一半的希望。了解自己才是获得希望的第一步。

    我们不是生存在愿望之中,而是生存在希望之中。为什么呢?因为幸福就在那里。所谓健康,不是对数值感到安心,而是自己感觉健康的状态。 

   
写点评
16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