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BiMBA)在西点军校里的特殊体验

4665
北大国际(BiMBA)在西点军校里的特殊体验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榜样的力量


问:
我想问一下杨院长,您反复讲到西点、拓展、海外游学,我对这一块特别感兴趣,您有什么好的故事、案例?

杨壮:就谈西点的故事吧,我曾经对领导力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就觉得领导力是判断力、决策力,或者觉得领导力是谋略,但后来我们到了西点以后发现,西点人认为领导力就是品格,领导力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这点上我给你讲一个具体实例,我带着四个学生到西点军校去,两男两女,身体都很棒,我们到西点后参加他们第一天的军训,早晨五点半,锻炼身体,跟他们做俯卧撑,做各式各样的体操运动,做得相当不错,我们也能跟着他,因为他们有一千人,新生入学第二天,做完运动之后下一个运动是跑步,两英里,大概是3点多公里,等于大学校园里的八圈,长不长,不长,短不短,也不短,没有经历过跑步训练的人很难做到,因为速度相当快,集体跑。
正准备跑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打了点鼓,这时突然回头叫到我,杨教授,你们几个学生一块儿过来,带你们见一下校长。

    当时我们很惊讶,这么早的时间校长就来了?60岁的校长跟我们见面了,他说,很高兴今早在这里见到你,中美之间应该建立很好的关系和交流。说了一通,我问他早上来干嘛?他说每年学生开学我都要来,和学生一块儿锻炼、跑步,一块儿做体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在跑步过程中我们几个人都很累,几次都想下来,但当时我就鞭策我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因为我想到后面还有校长在跑。我说的问题还不在于这里,等我们跑到目的地之后我对大家说,今天我终于跑到这里了,我感到心里特别振奋,没有校长的鞭策,我脑子里要不想着校长,可能我跑不下来,这里还有一个尊严的问题、面子的问题,也许还有其他的问题,我不清楚,但不管怎么着,既然他能跑,我是一个院长,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想了这个问题?我们三个学员对我说,不是,我们没有想到校长,之所以我们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看您一直在跑。

   
这个印象给我得出了第一个印象,榜样的力量是领导力的第一要素,这点极为重要。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包括我们的老板和政府官员,让别人做的事往往自己不做,在汉朝,两千年前汉武帝上台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唯独皇帝本人没有做到。在西点学校,年纪大的白发将军都和学员在一起,他们让学员做的事情他们都能做,一定都会做。这是我给你讲的一个故事。

学员补充:我补充一个故事,封面上是我们去沙漠的情况,在沙漠里拉链和野营,就像杨老师说的,胡大源院长从这个项目开始到现在,他每年都去,去一遍还可以,觉得比较新奇,但他每年都去,你觉得这是什么毅力?和我们一起背着包,徒步从沙漠穿越过去,晚上宿营在帐篷里,胡老师,还有陪同班主任,都和我们在一块儿,在这个过程中,谁愿意张罗、谁愿意为大家付出、谁更愿意奉献,谁就成了领导,自然就这样胜出了。这是我们组的照片,第一轮班长李晶博,这些都是我们组的成员,那会儿他就成了组长了。每次的选修课程和另类教育,给学员心灵的震撼都是特别大的。杨壮:和一般的教学不太一样,和一般学知识不太一样,这里提升的是人的思维理念,通过人和人之间近距离的情感、心灵、思索(来提升),这种提升往往会牢记在心间。

学员补充:
就像小时候一起玩那样,愿意多付出的肯定会成为孩子王,领导力的根子就在这个地方。


以学习为纽带,将学员们捆绑在一起



问:我想问一下,北大国际MBA是怎样与校友之间保持良好互动和联系的?

杨壮:我们大概是98年成立的,每年有150人,主要还不是EMBA,北大国际MBA是在1998年建立的一个中外合资的项目,开始中外合资,我们全是用英文教学,因此我们的老师大概有60-70%来自国外,因为我们这边所有的教授都是海归,所以也可以用英文教授,当时的学生主要是来自跨国公司的中管和高管人员,这十年过去以后他们都变成高管了,当初还是中管。在这个圈里,我们往往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校友活动,把他们聚集起来,具体的某时间不定,在活动里有一个主题,比如大家今天谈一谈中国经济问题,谈一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问题,有人做演讲,有时大家在一块儿聚餐,跟老师、校友们一起,谈一谈这段时间大家有些什么新的发展和成就。有时候学生中有人有巨大的成就,也会举行小型校友会,请大家过来,这是定期不定期的校友活动。

   
还有一种情况,北大有很多讲座,有一个季度的朗润预测,周老师、卢老师,很多经济学家搞的预测,经济走向会向什么地方,下一步金融会怎么样,人口会不会增加,失业人口怎么样,中国的实体经济会在什么时候恢复……每次讲座时我们都会把信息发给校友,一部分校友就会很积极,有的校友这次活动不能参加,下次活动一定来。第三,我们有一些比较好的人文讲座,不通知校友参加,但是会制成录像,比如最近讲的八个人文讲座里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我们的公关部已经把它刻成了盘,给校友寄过去,让校友在这方面得到提升。

    另外在我们公关部的网站上校友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密码进去,这个平台里有一些我们录制的信息,包括学术方面的,录制下来以后放在这里,听了以后你会发现主要的东西还在于一些知识、思维理念方面的变更讲座上。
因为我认为,我们聚在一起吃、玩也是一方面,但这不是北大国际的特质,可能别的学校是这样,但我们学校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这样,因此我们不会经常组织他们出去吃饭,学生自己可以组织,没有问题,但吃饭不会有交流,从我们的角度还是讲授知识、传授知识,传理、传道,使学生在毕业后还有一种渴望。北大毕业生都会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不断地回来问有什么新的知识、有什么新的机会、有什么新的项目出现,这可能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发院、朗润园这个院子也有关,一进去后就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学习的愿望。以学习为纽带、以知识为纽带,将北大国际MBA的学员们捆绑到一起。

杨壮:
但中心课题是不能变的,我发现他们这个班很有特点,学习劲头都很大,各式各样的学习,我经常看他们的网站,学习委员在上面经常发表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什么讲座、有些什么学习机会大家互相传送,另外他们还有一些热心的学生,把每个单位很好的对当前经济的判断(进行资源共享),这点很重要,因为在中国经济走向问题上最近有很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过热了,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过冷,一部分人认为将来可能通货膨胀,一部分人认为将来可能通货紧缩,如果要培养人成为有视野的人,没有多元视角谈何视野?所以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我们来讲也特别鼓励这种思维方式和北大国际MBA的学习热情。


MBA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问:很多商学院慢慢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低龄化趋势,还有一个是扩招趋势,这两个趋势现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不知道两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杨壮:我自己觉得中国的人才远远缺乏,再扩招十倍都缺乏,核心问题是这样的,只要扩招就要有学员,市场在发挥作用,核心的问题是看学员你要干什么,读MBA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想明白这个问题,读MBA是为了提高知识层次、读MBA是为了提高判断能力、读MBA是为了增加个人素质、读MBA是为了提高领军人物的视野,那么你就来北大国际MBA读,因为我们是从这方面做的。

   
但有些地方的扩招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扩招了但没有师资,扩招了但没有办学理念,扩招了但钱没有反馈到学生那里去……这样我觉得就会出质量问题,但对此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市场会说话,总有一批人愿意去这些高质量的学校学习,还有一些人自己选择低质量的学校,那也没关系,各个学校都在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有需求也要让他去。就像国外一样,有哈佛也有哥伦比亚,保证任何想上学的都能够上,我们中国的企业每年有上百万的高管,MBA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几万,从这个角度来讲相差很远,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针对不同的群体去招就行了,我觉得中国的教育要往前走,通过竞争都会受影响,那些不好的MBA学院在市场竞争下,一方面可能会吸引到一部分人,但它不能永远吸引到,如果不能永远吸引那就会破产,通过竞争、通过激烈的选择、通过学员的口碑、通过报纸宣传和学员自己的认同,一部分MBA学院自然而然就会倒台。

杨壮:学员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选择过程中提升自己,有的学员是为了某种目的,但随着他自己社会地位和判断的提高,也会不断地选择,这也没什么关系,而且我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包括有很多培训机构,这是好事,关键是我们要提高师资质量和理清办学理念,在这点上就需要反思和一定时间的整顿。

问:对于学员低龄化问题您怎么看?本科生三年一毕业就去读MBA,可能他还不知道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

杨壮: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低龄化的问题不仅仅在中国,美国也出现了这个现象,美国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很多高层都已经上了MBA,要从低层中找学员,所以不像以前那么限制。但我觉得MBA和其他的教育不太一样,不是数学、不是人文,而是建立在案例基础、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如果你自己本身没有知识,对社会不了解,对人文的东西没有感觉,上了MBA你的收获也会很小,我们在教授MBA时最有兴趣的是学员,因为他经历了很多,有很多悲惨的教训,老师之间可以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而EMBA到那里主要是学一些知识,学理念知识、基本知识,如果你的社会知识不提高,对于那些案例你就不会理解,在班上也不能跟别人互动。

    还有,大家会看你是谁,为什么MBA注重声名,如果你是一个暴发户,学生跟你接触时他会想这是什么人?你怎么能跟我同学?他会这么想,我们也会这么看。你是一个年轻的MBA学员,到里班上,一问三不知,基本的文化理念、基本的历史都不知道,你招进来是干什么的?旁边的学生也会感到不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进入MBA的槛还要拔,不仅是智商,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很好的企业家,因为实践研究证明,一个有能力、有智商的人,没有经历、经验和情商,成不了才,这被无数实践证明。从这个点上来讲,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成熟,但我们的教育体制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全面的社会体验,家庭管教太严,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不像美国的学生那样到社会上打工维持学费,接触社会,所以美国二十二三岁的人相对成熟独立,我们二十二三岁的人相对还是孩子,这不是岁数的问题,而是和整个教育体系,和中国的特质很有关系。

问:
很多人在本科毕业后就希望读MBA,获取职业提升,这种想法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杨壮:MBA不是学校,MBA其实是一个思想碰撞、经验互换的地方。MBA实际是一个分享知识、分享体验的地方,如果你自己什么也没有,单纯只是学、不去给,MBA的群体是容纳不了你的。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