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俊教授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EMBA特征

5635
吴国俊教授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EMBA特征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约见吴国俊教授不那么容易。最近他很忙,忙了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老左的股票节目,忙着给湖北卫视的财经节目当嘉宾,忙着写博客,谈论2010年初央行突然提出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新的挑战的问题,忙着召开金融沙龙和业界人士见面探讨国际国内金融之大小事件。这一切是他自己的本职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也是他担任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项目主任后为了宣传学校所承担起的任务。


很明显,他目前的工作重心在上海,每年大概3个月在美国,其他9个月时间都在上海。这个20年前出国的优秀学生,早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目前的美国休斯顿大学鲍尔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一个在全球三大市场都有运作的基金的管理者,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建立SAIF金融EMBA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在中国促销这批资深海龟团队建立起来的新课程。


好不容易凑到一个冬日的午后,吴教授接受了商学院大百科的专访,专门谈谈SAIF金融EMBA的特征。


“我们要培养进取、关爱,拥有全球眼光、中国实践的金融界领军人物。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SAIF)项目主任吴国俊教授


赵鹰: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项目的招生情况如何?

吴国俊:我们项目从2009年12月10开始递交申请材料到2009年12月25日短短两周就已收到了十几份申请材料。现已录取的学生中好几个。很有意思,有些已经读过EMBA了,比如上海证监会的局长张宁,他之前就读的是国家会计学院EMBA项目,可能因为原先EMBA课程设置上真正关注金融方面的课程只有两三节,他本人觉得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还远远不够,所以就决定要读我们的金融EMBA,主要是看重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另有一位长江商学院EMBA毕业的企业家,他想往金融界发展,他也报名参加我们的课程。因此,目前对我们项目比较感兴趣的是一批对金融感兴趣的企业家、一批金融、证券界从业高管。他们有的已经读过EMBA,也有拥有硕士、博士文凭的人。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中国金融界的领军人物。



赵鹰:和中欧、长江、复旦、交大相比,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项目(SAIF)在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法方面、学费上有什么优势或特点?

吴国俊:我们依托百年交大,在市场上确实是与中欧、交大品牌相竞争的。他们的优势是品牌认知度较高,我们的强项在于我们是一个精选的课程设置、一个精选的班。我们项目的顶尖课程设置、真正可操作的实案项目、国际一流的师资都是我们在市场上的卖点。
   
从时间安排上,我们每个月安排两个周末全天上课,其他EMBA项目基本上是周五至周一连续四个全天上课,金融界不能适应这样的安排的。这让一部分从事金融行业的学员在周五和周一的时候,在市场上会错过机会,所以我们安排了每个月两个周末,不影响金融实践者的时间安排。这是不同于其他商学院的。

在师资上,市政府给我们3.2亿元主要是用来招海外顶级的教授,从助理教授到终生教授,我们各个层面的都在招最顶级的教授。我们希望能够有中文背景的教授,因为他们更能了解中国情况,用中文把复杂的东西能说得更明白。如果在有些专业领域我们如果找不到拥有中文背景的顶级教授,我们会招老外,因此我们有几门课会配有翻译。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顶级师资团队,所以,我们保证课程的质量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由于我们今年才推出来课程,目前我们的学费定价在市场上是相当合算的。如果在美国接受同等层次师资的课程的话,高于两倍的价格。2010年是刚开始,2011年一定会涨价。



赵鹰:在第一届招生中,是否有打算招大陆以外的生源呢?

吴国俊:目前有来自香港、新加坡的学员前来咨询项目,也有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海外公司华人高管对我们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我们积极与美国知名大学进行DBA项目链接,提供学员毕业后继续升造的机会,学业完成后可拿到美国知名大学DBA学位。来报名参加金融EMBA项目的同学,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也是可以在完成EMBA项目以后,继续深造6门课程,来转换到美国知名大学的DBA学位。



赵鹰:您对这样“金融黄埔一期”的学员(未来的校友)在未来的金融界、产业界、投融资上的定位是怎样的?

吴国俊:他们必然会起到领军者的作用。我们要去学员在潜在发展上要有这种领导能力。所以我们在面试和筛选中需要考量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并不特别注重学员本人在金融方面是否特别的强,因为通过我们的项目,他或她一定会被我们培养得很强。最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把握资本市场,他是否能高瞻远瞩、会做决策。我们希望学员50%,从事金融行业,另外50%来自实业界、他们对资本行业感兴趣。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领导力,有冲进,有冒险精神,有综合的领导素质。这样的人未来才能成为中国金融界领军人物。我们的“金融黄埔一期”培养的是这样的人。



赵鹰:在上海这样的地界,怎样平衡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要求?SAIF在中国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吴国俊:我们SAIF的办学大楼在淮海路上的达通广场,交通相当方便。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主要是为了给学员提供上学的方便。其简约大气、精致现代的建筑风格,中西融合的设计理念,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教学设备,让学员可以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

上海周边的地区也是我们要开发的目标市场。我们第一期学员是精选的60多名学生,可能50%来自上海,另一部分来自浙江、江苏、北京、深圳、重庆。其中浙江市场是我们要重点开发,我们需要挑选一些有潜力、综合素质高,其自身企业运营的不错的,并且在资本市场上是想有发展的企业家。

我们的项目,即是本土的也是国际的。说它本土,它依托百年交大,有着深厚的交大的底蕴。说它国际,我们的课程设置、师资来源都是国际化,师资的工资标准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的项目运作也是采取国际化操作,聘用职业经理人进行项目推广和管理。我们的项目就是要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培养领军人才的,培养既有国际眼界和胸怀,又有本土实战能力的人。



赵鹰:目前在SAIF项目运营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吴国俊:目前学校的知名度和团队运营管理是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刚刚成立,目前的知名度还不够。凡是知道我们的人员,都会喜欢上我们的项目。但是目前需要一个培育市场的过程。这种情况在半年至一年之后我相信我们的知名度会有很大提高的。我们的团队也是新成立,有很多工作和过程需要磨合。

我们分析目标学员的要求,基本分为两种,一种只要听海外教授的讲课,吸收国外的知识。他们需要老师把海外的东西讲透,如何在中国运用,他们自己来体会和尝试。

另外一批既要教授讲海外的东西,同时还需要讲些国内的应用。所以我们的教授的团队是通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上一批是北美留学背景的顶尖教授,他们来讲海外的情况;另一批是海外留学背景,多年前回来了,在中国参与实战、或是政策制定。我们把这些既有海外学历、经验背景的人,又深喑中国国情的官员和金融家请来,由他们来讲中国应用。这种中西合璧,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这个也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方法之一。



赵鹰:SAIF在上海高端教育市场上横空出世,从定位上的理解,有点像在北京的北大国际BiMBA。SAIF依托交大又独立于交大,怎样平衡院校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吴国俊: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学习其他院校优秀的地方,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唯一的是希望把第一期学员能够高质量的组成,我们只求精,决不求多。我们今年控制在60人左右,未来最多控制在100个学员左右,我们不需要大规模生产,量大了,质量就不能保证了。我们不会为了钱去涸泽而渔的。



赵鹰:您在目前项目推广中采取一些办法,如召开开有关的金融沙龙的活动,整个的思路是怎样的?

吴国俊:我们希望全方位为我们的目标受众服务,但我们需要把事情一件件做透。沙龙活动是针对潜在的学员群,金融沙龙就是我们今后常态的一个高端活动,无论我们是否要搞招生,金融沙龙是一定会持续进行的。


今后我们还将举办文化讲坛和组织一些高尚活动。我们要针对校友、在读学生、潜在学生建立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进取、关爱,能够有全球化视野一批高端人群。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