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大百科专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广斌教授

5510
商学院大百科专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广斌教授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学院与海外商学院交流融合,随之逐步进入到国际竞争环境当中。同时中国目前商学院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商学院大百科问:跟海外商学院相比,您觉得中国目前的商学院优劣势是哪些?单从中国市场来看,中外商学院的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王广斌教授: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做商学院时一直思考探索,有时也为之心痛的话题。客观的讲,商学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还只有很短的时间,它起源于美国,在引进的过程当中,我们跟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我们在对商学院的认识上有差异,距离挺大的。但在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有非常乐观的两点:

1、这种差距的存在更能促使我们前进。它使我们看到别人过去走过那么多年的路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避免他们所犯下的错误。

2、中国的商学院面临太难得的机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二、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是全球最关注中国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商学院的教育就非常非常重要。国外的研究很难全部吻合中国实践,所以我认为只有中国的商学院才能解决中国的商业和管理问题,这更是一个值得乐观,值得大家去努力的方向。

从整体的商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来看,很多的人会谈很多问题。但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和战略上的思考。

关于第二层面,我想说一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可以说非常非常多,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师资和学生两方面。

一、师资国际化水平远远不够。我们很多老师对于MBA国际化教育知识的本身是缺乏的,对于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工具的掌握都是缺乏的。这点跟国外商学院的教授比起来,是非常令人着急的。

二、我们学生的国际化远远不够,国外的学生切实地看到了中国经济体正在起飞所隐含的种种机遇,都很希望到中国来接受教育,但由于前面的那个原因,很多的国际学生不得不去选择中外合作项目或者是在中国的外国高校办的培训项目,这导致本国商学院中海外学生的比例偏低。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学生本身的交流、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老师的启发之外,学生没有来自广阔的背景和国际化背景的情况,也是我们感到让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互相紧密相连。


商学院大百科问:您觉得从师资建设,学生队伍扩展,这层鸡和蛋,蛋和鸡的关系中,应该从哪先入手来做促进呢?旁边需要哪些机制去辅助它?我有了解到同济经管在做国际化认证,师资建设的推动更加急迫些,您这块是如何安排的?

王广斌教授:   这对同济来说也是一个系统思考的过程。我想从大的机制和大的体系中先去建立。前些年,我们从专业学位教育上获取了一些过去所没有的经费或者说过去很难有的经济能力,现在我们想通过学院专业学位获得的经济能力去服务于整个管理教育的长远发展,这个发展当中最急迫的问题是解决老师的问题。

我们把一些培训的经费向老师进修倾斜,同时引进人才,引进老师。我们沿着这两条途径走下去,尽快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衡。

第二除了这种大的体制机制上的设置之外,我们要有大的促进的方法和途径。我们通过国际认证来增加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能力。我对国际认证的看法是它一种形式,但它蕴含的意义是非常重要,价值核心是能够提升在商学院教育的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给学生带来更高的价值。它是通过大家在国际上共同认可的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制度、采取的工具甚至表格来达到的一个目标,这是我们需要向国外学习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在这种认证的形式背后,根本的设想就是真正提升我们MBA教育自身给学生带来的价值。



商学院大百科问:100多年前MBA发端于西方。这100年随着大工业生产需求而发生、发展,目前又面临到各种经济问题的挑战。以前MBA教学是分门别类,一门门功课切开的。目前这种课程设置中国还在做。但很多海外院校已经将它改革成综合问题处理型的课程模式了。而当前的企业家和创业家又面临技术创新、领导力提升等新课题,东方人去处理又有自己的办法,那这里面如何把西方和东方融合在一起,能够在教学上有所提高。我听说很多海外学生来中国,他们最遗憾的是在一个纯海外的系统当中接受了MBA培训。他们更希望课程中融入东方很多的他们不明白的东西。同济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王广斌教授:全球化我觉得是大家必须去面对的。这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就像MBA的教育一样,国际化是明显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分解和综合的问题。过去所谓的科学的方法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下来一步步解决掉,过去传统分的学科教育也是这样一个个分解得很细,但你会看到要系统地解决一个问题,更需要把这个分解的一个个课程系统进行综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清晰地意识到综合的必要,像MBA教育当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是需要系统综合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确实我们的教育要综合多种文化、多种教育手段、多种师资力量来配合。同济在去年MBA教育当中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这个很重要的是体现指导思想。另外在国际化当中我们的EMBA课程有三分之一的是外籍师资,有三分之一师资来自于工业界、企业界,真正给EMBA上课的师资里面只有三分之一是本身同济大学的师资。在我们国际MBA当中,去年是有16位外籍的教授和一些企业家来给我们国际MBA项目上课。引进这么多的国外师资也是我们改革或尝试改变解决紧迫问题的一个途径。




商学院大百科问: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下同济经管学院近两年在中外合作办学上面有哪一些新的办法?

王广斌教授:同济经管这几年的MBA教学特别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中外交流。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我们的一个战略设想,以及我们对商学院总体上的认识。

商学院在全社会大背景下,是跟社会跟全球化经济结合地越来越密集的学科,这根其他一般搞科研的项目有很大的不同。MBA的教育中全球交往出现的是非常明确的路线,商学院走国际化路线,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就像不走这条路的话,商学院是无法做下去的。

同济经管认准了同济大学长期以来在国际化道路上就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它自身成立的很好的背景。这几年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宽些,这是我说的一个大背景、大战略下的设想。

另外一个设想是学院本身学科发展的设想。同济管理学院在未来几年当中在整个学术平台的建立当中是特别想发展成三个平台。

他们分别是工程管理、服务科学、城市发展与管理。这种学术平台学术发展管理的建设,也跟同济大学的历史和同济大学经管院自身的强势有关的。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设想在那么多年中,就是把这两点融合在一起,把学术和我们整个三类学位的教育联合在一起,我们在选择国际化之路的时候,也跟我们整个学科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不单纯的围绕国际化而国际化。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过去有16个合作伙伴,近些年来我们争取学科结合的这种战略合作思路,我们对中外合作伙伴的选择、学科的选择做了很重要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在工程管理、项目管理领域方面我们就和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建立合作。曼彻斯特商学院本身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当中在英国有非常强的师资力量,而且在全球有9个教学点,还有给这些大的国际化的公司像壳牌石油、英孚、美国美孚啊,这些公司还有些专业的项目管理的认证培训。我相信这样的学科教育跟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中非常强的历史背景是非常吻合的。强强相联合,才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科以及在我们专业学位教育中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事业,更广阔的知识贡献。

在服务科学方面,我们现在跟美国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搞一个双学位的金融期货领域的MBA教育。这也是跟我们整个学科发展平台,跟全球经济一体化,相吻合的。

同济大学在城市发展与管理方面,在公众管理、在城市规划、土木建筑、基础设施这几方面,有广泛的合作。那么同济的整个国际化之路体现了学术平台的结合。另外跟整个合作伙伴地域上的选择,同济过去合作伙伴的选择当中很多是跟德国和法国。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多的面向英语区,比如英语和美国。我相信这种国际伙伴的拓展会对我们整个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的教育,对我们整个学院的学科教育,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学院大百科问:您能给那些中国优秀的MBA学生留在中国读MBA的一个理由吗?另外是再给一个外国的学生到中国来读MBA的一个理由?

王广斌教授:这两个问题有共同的理由就是,中国的学生留在中国读MBA,中国已经是一个最大的经济体,未来的发展在中国。中国是有5000年文明的。她跟世界上其他很多的文化环境相比有她很强的独特性,一定要学习中国的文化,要根据中国的特征来解决中国的管理问题。同样的问题适合外国人来中国读MBA。当你在解决语言沟通的情况下,很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这种独特的文明,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工业化过程就已经跳跃式的走进现代化的今天的一个文明。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这种环境中你才可以做到最好。中国的MBA教育提供者一定要很好去看看国外教育中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更好的为我们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写点评
1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