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商学院大百科专访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总编Phil Baty先生

443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商学院大百科专访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总编Phil Baty先生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记者

梁佳霁

商学院大百科记者

2018年3月5日-6日,由IE大学发起并承办的“第九届全球高等教育创新论坛”在西班牙马德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围绕“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反全球化声音”而展开。


30多位来自欧洲美国、亚洲、拉美中东非洲的教育专家了大会发言,阐述并探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变化和未来趋势。话题涉及全球大学间的合作机制学生的可移动性;课堂内的多元化教育政策的实施;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数字化思维和布局被发言者广泛提及,非洲事务和拉美话题也成为今年会议讨论之焦点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常年关注全球高等教育变革,专门就相关主题采访了Times Higher Education大学排名总编Phil Baty先生。


Times Higher Education大学排名总编Phil Baty先生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如何利用科技促进教育全球化,并不断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Phil Baty先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尝试融合这些体验。如果完全采取线上授课,当然要承受失去面对面授课交流优势的风险。我认为尝试新的科技,让学习更多样更有活力、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人士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仍要确保学习体系中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管是灵活的教学课程,还是线上课程,所有数字教育都需要精心设计来确保学生对学习社群有归属感。即使不能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辩论,这是非常重要的。说到融合不同科技,可以尝试研讨会,辩论,公开讲座等形式。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如果要你给学生和老师一点建议,你会有什么建议?

Phil Baty先生:最近全球有很多关于外国人和偏见的事在发生,美国总统反对移民,英国从最初的开放变得越来越保守,严守边境严发签证、公投脱欧,纵观整个欧洲还有很多民族主义运动,我想我们应该保证将国际化铭记在心,学生们也不应惧怕不同,而应该去拥抱不同,去接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语言,甚至不同的食物。在学习互相理解、挑战自我、走出自己的安全区的过程中不同点是非常重要的。对我而言,在这种国际形式下,会认识到世界是很小的,需要将国际化铭记在心。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你对于学生和老师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有什么期待?

Phil Baty先生: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也亲眼见证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和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机器的发展。这给大学毕业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带来深入思考。问题关键是,学习并不是学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学会如何应对挑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不论什么高新技能总会更新换代,所以挑战在于如何教学,让毕业生拥有快速适应环境和变化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你是否会调整排名标准来回应高等教育行业的数字浪潮?如果是的话,哪些标准会在未来显得更重要?为什么?

Phil Baty先生:有关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大学排名是否会调整排名标准来回应高等教育行业的数字浪潮是个很大的问题。全球的民众看重排名的稳定性。到底是根据我们所有的知识和反馈调整排名方法来适应环境,还是保持不变来保障排名的稳定性,这是个持久的争论。


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大学排名是具有开创性的,勇于接受必要的变化,我们会调整排名标准来适应环境。2010年,我们在全球化上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担心排名都是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所以做了很多工作来保证排名也包括不同语言的国家。2015年,我们又购买更加全面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原本13000本学术期刊扩展到现在的23000本学术期刊,这意味着我们有6200万篇引文,1250万篇论文去更广泛地了解到各国研究,比如发展中国家,非英语国家。所以我们会调整一些排名方法来适应变化。但我们会很小心谨慎地调整,而不是不停地变动扰人。


 

(感谢IE大学孙力支持)

写点评
3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