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

4599
对话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
MBA还是EMBA?DBA和EDP都有哪些课程?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选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商学院大百科提供中外顶尖商学院课程信息一站式搜索和比较,定期发布深入的行业调查,研究MBA/EMBA/DBA的行业走向。

whichmba.net 编辑部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我们对以“实案教学法”同“案例教学法”的哈佛商学院在世界上齐名的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全球CEO Nigel Banister先生在上海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对中国管理教育和世界管理教育发展的看法。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中国的管理教育起步较晚,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管理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成长和影响?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中国管理教育确实要比美国和英国的管理教育起步晚些,但潜力巨大。


       如果单看国内市场的话,美国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不仅体现在美国管理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美国国内对于管理教育的消费规模。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中国国内市场对于管理教育的需求,我们看到企业、政府、学校等都有对于管理教育的巨大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接受商学院大百科赵鹰专访需求,这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再放眼远观,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各国都存在相当大的渴求,要学习如何与中国做生意、如何在中国做生意。所以目前市场给予中国商学院的成长机会史无前例。我乐观估计,未来几年中,中国的商学院会有进一步跨越式的发展。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您如何既和中国的院校密切合作推出课程,可是同时您又在同一个市场上和您的伙伴产生直接竞争?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是,我们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在全球市场上都是这样的角色。
        中国商学院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市场相当有帮助。例如:我们的教授和中国院校的教授一起开展研究项目。为什么重视研究呢?因为我们学校的传统在研究上是很注重的,我们深信,只有很成熟而且领先的研究,才能给教学带来清晰的方向。所以我们的教授和中国教授一起工作,这样我们可以向中国教授学习有关中国的东西。同时,我们的教授也给中国教授机会去了解国际化管理的东西,分享我们的经验,去探讨如何提供更好的管理教育。中国教授给予我们中国案例,同时也教授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了解在这个地区的生意。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我们有很多教授间一对一的合作。上升到院校层次的,有同上海交大和同济的合作。他们都是在中国相当成功的商学院。所以,我们合作推出学位课程。大家各出所长,相互督促成长。 


      我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容量很大,需要有更多好的商业和管理教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边合作、一边竞争,都是对于管理教育的贡献。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曼彻斯特商学院(MBS)这几年在全球开设了9个校区,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这些校区都设在哪里?为什么如此选址?您如何管理这9个校区?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
: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提供的不仅是管理教育,而且是有全球视野的管理教育。我们培养能够在全球工作、运作全球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所以我们今年招生的学生来自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直接到世界上的各个地方去教学。   


      这些地方是我们精心选择的。这些地方对于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们教学服务的重点地区。例如,美国,美国是商业的重要地区。我们对海湾地区有兴趣,所以我们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开课,因为那里有正在飞速成长的商业,也有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也在新加坡开课,因为那里是亚太地区的商业教育中心。我们也在吉隆坡设办公室,还有在香港。我们现在到上海来发展,因为上海是正在飞速发展的商业城市,上海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意非常重要。


      我个人管理全球性公司有很长时间。现在我负责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全球事务,我们曼彻斯特商学院就在实践我们所教授的全球化的管理和应用。例如我们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多文化协同工作、所以我们就自己实践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的员工来自当地,而我们的教授来自全球各地。我们用技术把9个办公室连接起来,靠技术帮助召开全球办公室之间的管理会议,同时也好用来管理我们在全球的生意伙伴。我们正在用我们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来管理我们自己的全球运营。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请谈谈您管理曼彻斯特商学院的经验,哪些全球管理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公司管理者?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我相信有些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给公司的。 


      首先,我们没有把英国的管理方式、方法强加给所在国。我们实施的是,在当地国家的校园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章制度办学。同时,我们也分享总部总结出来的最合适的运营方法。我们在MBS总部的人员,可能受到的来自全球各地办公室的影响比来自英国本土的要多得多。


     例如,我们不会强求马来西亚校区,接受我们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和那里的同事分享我们在做事情上的一些心得和做法。        我们各个校区的主任,每年都会碰头,相互交流经验。他们可以分享到来自全球的最好的方法,回去以后应用到工作中。在MBS总部我们很难说我们是一家英国商学院。我们用以实践的运作方法来自全球各地。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您认为e-learning对于未来的教育会有很大影响吗?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我希望是的。10-15年前,人们谈到远程教育有两种对立的评判,这牵涉到很多原因。远程教育后来被e-learning逐步占去风头。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太多人单谈,e-business(电子商务)了。也就是说,商业的很多方面不断演进,已经和电子技术密切结合,贯串到商业的诸多方面。   

 

       其实这个对于教育来说是一样的。无论你在校园内,还在校园外,我们都会应用很多技术。不仅提供教学资源、课件等,也提供商业模拟游戏、提供给让不同地方的学员互动的电子工具。现在即使在校园内,我们也提供给学员这些技术。这样他们可以更加熟悉,在全球化工作环境下,公司业务层面会经常使用的工具。         如果把以上一些情形都考虑进去的话,我们现在正好是在一个时代的节点上,我们即将迎来的是数码第一代,这代人,按他们年龄判断正好在考虑就读研究生的时候。这批年轻人在数码环境中长大。他们可能感觉如果不用数码手段、电子手段来学习和生活反而不习惯。这也就是说,e-learning在全球范围内会越来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对于技术的熟悉和掌握,正好也给了管理教育利用技术的良好的基础。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MBA教育非常注重面对面交流、互动和分享,您如何平衡在线模块和课堂教育的组成呢?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不同的题目,可能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科目,比较技术化,同学之间的合作,一时还不是特别重要;也有一些硕士项目,学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多,互动要求就少。但是MBA被视为需要经验来学习的课程,所以很多知识来自你和同学合作项目时的互相学习,这对MBA项目放到线上来教授是最大的挑战。但是,传统的纯课堂教学并不是我们所要提供的。我们提供混合型课程。我们有很多在线学习,我们也安排了足够的面对面的学习。

       混合型教学也许是严肃教育的发展未来。我们如何来安排呢?例如某一科目,数量统计,你需要单独看明白报表,你和同学的互动要求就不高。因此,数量统计这类科目,我们就可以放到网上教授。       

      如果你提到,战略管理,同学如果从很多不同背景来的话,对于你的学习就很有帮助。战略管理就需要讨论,所以,我们安排面对面学习。
        

      同时,我们提供同学在线交流工具,可以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目前的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在线交流的形式,用这些工具没有问题。比如,视频会议,我在几年前为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发现,视频会议被用来同你认识的人通话的时候效果很不错。如果你在平时和同事有面对面接触,那在不碰面的时候,用视频会议,是很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们在做课程的时候,我们保证,开学时,同学能够互相见面、了解对方,他们有活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当他们以后学习时在网上碰头,他们遇到的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就很适应,这是我们能保证高效地应用在线教育的办法。我们的体会是,需要根据教学效果,发挥在线和课堂教学各自的长处,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商学院大百科赵鹰:MBS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 


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CEO:我们希望从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未来学院能为之骄傲。我们希望学生可以让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品牌更有光彩。

      他们不仅在商业上成功,在全球的一些主要领域占据最要紧的位置;我们希望他们是有责任的商业领袖,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背景资料:

      据“商学院大百科”统计,截至
20102月底,正式以MBA/EMBA名义,用合作授课方式落户上海的海外商学院已经达到15家,历史稍长的有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华盛顿大学(Olin)、新泽西大学(Rutgers)、加拿大UBCBI挪威、法国马赛商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近进入的有法国著名的商学院HEC

      与此同时,正式在上海挂牌的海外商学院中国办事处也已达到8家,他们有加拿大Ivey、新加坡国立(NUS)、香港科技大学(HKUST)、香港大学(KHU)、法国里昂(Lyon)、西班牙IE和新近进来的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MBS)和美国哈佛商学院(HBS)。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纽约大学(NYU)和上海市政府洽谈的进驻上海、开设校区意向基本达成。更多商学院正在努力寻求进入之路。各种课程咨询会、项目推广论坛、校友沙龙全年不断、此起彼伏。
据“商学院大百科”观察,现在进入中国的这些商学院可不是二三线名牌,基本都是在美国商业周刊或是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中全球前50名内的商学院,有的在全球范围或是某些地区属于头牌。这和中国主办的车展有点相像,世界名牌系数到场,各自带上自家绝活、摆开决战上海滩的态势。2010年的管理教育市场竞争硝烟渐起。       

      中国的企业家们算是有了福气,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的挑战时,在海外经济形势一片唱衰、唯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时,商学院老大们放下架子送货上门了。中国企业家们可以不出国门也能留学,师其所师,开阔眼界了。
              但海外商学院的大举进入对于中国商学院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呢?此时“引狼入室”是中国商学院的院长们必须要做出的“痛苦而甜蜜”的选择吗?还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据商学院大百科了解,为了自身发展,尽早开展国际交流,把研究、教学、管理、招生、课程服务拉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要求,是中国一批顶尖商学院院长们达成的共识。 

       就在过去的几年里,已有几家院校率先获得美国AACSB、欧洲EQUIS或英国AMBA国际认证中的一项。这表明,中国的商学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国际标准接轨。一批教师和管理人员,接受挑战,勇挑重担,也有直接聘用外籍人士,或是从跨国公司培养的职业经理人中挖掘人才,运作教育产品。中国院校是准备“与狼共舞”的。2009年秋,由上海市政府出资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俨然高举高打的旗舰项目,专门为上海的金融中心的定位培养金融领军人才。SAIFEMBA项目到全球花最有竞争力的薪资网罗金融战略方面的顶尖华人师资,回国任教。这回,管理教育市场好不热闹,“洋鬼子”、“海龟”、“土鳖”同场竞技,各展拳脚。

 

写点评
0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