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助我理想之路 - 复旦-华盛顿EMBA校友张维义采访

8083
复旦管院,助我理想之路 - 复旦-华盛顿EMBA校友张维义采访
新加坡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十班校友,现任台湾宏利资产管理CEO兼常务董事。

张唯义

CEO兼常务董事,台湾宏利资产管理,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十班校友

见到张维义,是在复旦EMBA 十二班的开班典礼上。作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十班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他在典礼上致辞。

 

    生在新加坡,本科在伦敦,工作在上海。张维义选择了复旦-华盛顿项目作为自己的“充电站”。

张维义 

    “在我的履历上,有着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求学经历。”这是张维义为自己的“国际化”下的注解。

 

    价值观决定人生

 

    张维义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的他,从小就是家里读书最好的孩子:“我有时跟父母开玩笑,他们培养我这个孩子的‘投入-产出’比绝对很高。”张维义笑言,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年年领取学院或政府奖学金,父母完全不用负担他的学费。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外,张维义念书时也是学校的壁球队队员,服兵役时是新兵训练版的优秀学员。

 

    本来只是准备考取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之后在国内寻得职位的张维义,人生的轨迹被高中班主任完全改变了。“她不仅鼓励我争取去国外读书的机会,还积极推动我申请政府奖学金的进程,她总是源源不断地拿来各种表格让我填写。”张维义对老师的热心指导十分感激。

 

    顺利地获得了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张维义登上了前往英国的飞机。在飞机上,他还在为如何在地铁站换乘而苦恼,然而飞机落地之后,一个全然不同于新加坡的生活已经为他展开。与中国的大学不同,创立于1895年的伦敦经济学院并没有围墙,它的校园完全与伦敦融合在一起。“这种没有校园的大学,给了我们开放的校园文化。”

 

    究竟有多么开放呢?张维义介绍,他们的课程中师生讨论的部分,时间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安排,非常灵活。“因此,我们都把讨论课的时间集中在周二和周三,这样就有从周四开始、到周一结束的漫长‘周末’。”张维义哈哈大笑。

 

    面对相对灵活的课程安排,大多数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学生,因为缺乏自制力,成绩一落千丈。张维义却是少数派,他依然保持了骄人的成绩,毕业时得到学院颁发的一级荣誉学位。谈及原因,他将其归功于父母从小严格的教育。“也许是离开家以后,我才能意识到父母对我的影响之深。他们从小灌输给我的,是注重自我控制的传统价值观。就算我在好奇心爆发的20岁,一些不应该的事物,我还是能控制好自己,不去接触。”

 

    不仅仅是父母自小培养的自控力,张维义还有一群价值观相似的好朋友。他们同样来自新加坡,同样拿着政府奖学金,同样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一次,我们一群朋友去阿姆斯特朗旅行。在青年旅舍的前台登记时,工作人员问我们是否需要购买大麻,我们这一群朋友,都觉得这个东西不好,一起拒绝了。”张维义坦言,当下很多父母都在疑惑,什么时候送孩子去国外读书最好。在他看来,孩子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国外有没有一群价值观相似的朋友,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束了伦敦的学习,张维义回到了新加坡。从最初的国防部、贸工部到后来的新加坡电信, 他完成了从公务员到商界人士的转身。张维义的领导包括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他弟弟李显扬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主席林祥源。“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在李显扬出任新加坡电信CEO之后,我也加入了新加坡电信。”

 

    作为商人的张维义,无疑是成功的。他完成了新加坡电信当时最大的收购,成功收购了泰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Advanced Information Service (AIS)。在之后担任新加坡电信旗下子公司的CFO,当时年仅30岁。任职期间,他和他的团队,通过两年的努力,将一张薄薄的合同,发展成了横跨七国的跨国公司。在2000年,张维义加入英国保诚集团。2004年到上海帮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并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之后到马来西亚担任英国保诚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张维义在2009年底加入加拿大宏利金融负责集团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提到工作这些年有没有让他感到遗憾的事情,张维义下意识地摇摇头。“我从没感到后悔,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面对过去,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反思。”

 

    哥哥的猝然离去,第一次让张维义感到了后悔。“我的哥哥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因为他一直对新事物有着巨大的热情。”谈起哥哥,张维义的脸上发出一种光芒,语气中满是骄傲。“苏联解体之后,我哥哥和他的女朋友,只身来到当时还很动荡的俄罗斯,建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十五年以来,我们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面。哥哥每年都会问我,什么时候来莫斯科玩呢?我每年都说,抽空一定去。”如今,这句话成了张维义心中永远的痛。2008年,他终于踏上了俄罗斯的国土,但却是去办哥哥的后事。“莫斯科很冷,可是我的心更冷。本来可以和哥哥一起、开开心心的游览莫斯科,可是却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这冰冷的城市。”哥哥的猝然离世,让他第一次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我拼命工作了很多年,那一刻才突然明白,如果没有亲人,我这些努力的意义又何在呢?”张维义仍然为了工作四处奔波,可是心中却时刻挂念着家人。“我很感谢我的两个妹妹和妹夫,她们留在新加坡照顾我们的父母。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太太,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来照顾家庭,换取我更大的发展空间。”出差时,无论是多远的距离,张维义都会尽早回到家里。“我的太太很心疼我,常常劝我不要赶回来。可是我总想着多一点时间陪她、多一点时间陪孩子。”重视家庭的价值观并没有阻挡张维义成功地脚步。他将自己的事业版图扩充到香港、马来西亚,和上海。 

 

复旦给予朋友圈 

张维义,复旦华盛顿EMBA校友 

    来到上海的张维义,深感这座城市适合自己。“上海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我喜欢这里。我的老板不会中文,但是在上海的六、七年,他都很开心。”

 

    对于张维义来说,家庭、同学、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圈。然而,在上海安家立命的他,独独少了上海的同学圈。“我觉得同学之间的信任度很高,相互帮忙的热情特别高,所以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同学圈。”同时,对于继续硕士学业的渴望,也让张维义燃起了重返校园的热情。“我认为学习是终身的,当时恰逢自己事业的转型期,也能够抽出时间进修。”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复旦,这所在他心中中国最好的大学。而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开办的复旦-华盛顿EMBA,成为了张维义的首选。

 

    作为第一家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合作EMBA项目,复旦-华盛顿项目的培养目标为“将中国最优秀的国际管理人才培养为全球商界领导者”。自2006年以来,该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EMBA排名中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前十八强。“这个项目在圈子里的名气一直很高,我们都知道它的教学水准很高。”自小成绩优异的张维义,在选择时看重的不仅仅是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同学网,还包括项目本身的学术水平高低。

 

    复旦-华盛顿项目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学习氛围,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中,张维义和他的同学们进行了跨国界的文化交流。项目充分整合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和复旦大学的教学模式。而融会贯通的课程设置,更加着重于企业战略及商业应用领域课程的策略性思考,同时兼顾高效组织、卓越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班长的张维义,反复提到“leadership without authority”,认为在担任班长的期间,充分锻炼了他在没有考核这种实际权力时,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将同学们凝聚在一起。“我认为建立这种威信,人格是最大的因素。你的能力、你是否能够被信赖、你是否真诚地关怀别人,都是获得他人认可的重要因素。”因杰出的领导能力和学习成绩,张维义获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颁发的William Emory奖,也成为Beta Gamma Sigma学会的成员。

 

    来自中美不同的教学模式,也给了张维义比较的机会。在他看来,美国的教授更看重的是“Process”和“System”的研究,他们注重将各个学科系统化和程序化;而中国的教授更多的强调“Philosophy”的研究,他们看重提炼各个学科的精髓思想。“我认为这种将系统和哲学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对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其中一门复旦教授开设的“Thought Leadership”课程,让他惊叹不已。“我们的班导Julia在开课之前,就开玩笑地跟我们说,这门课的目标就是‘打倒’我们,让我们了解到复旦的精华。”事实证明Julia所言非虚,张维义直言这门课程让他接触到复旦的精髓,“这些复旦的教授,真是堪称大师级的水平。”

 

    十八个月的项目的安排,一般是第一个上课的周末在苏州、中间一个周末去杭州上移动课程、最后两个周末在美国,其余时间在上海。可是张维义说服了同班同学,将原本在杭州的移动课程,改成了台北。“这应该是我们这一班的首创了。”张维义得意的笑起来,“我把去台北的优势告诉了同学们,成功地让他们改变了初衷。”眼下,他和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正在将这个作为案例研究写成报告(case study)。

 

    去台北的时候,张维义和十班的同学得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台湾校友的帮助和支持。“台湾的校友非常热情,安排了我们跟台湾地区的成功企业家和校友见面会谈。”不过让张维义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是台湾的夜市。“台北的夜市太棒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我有一天带着我们班一位巴基斯坦籍的同学去吃润饼,他吃完一直说,这是他吃过最好的甜品了。”张维义模仿着这位同学当时的表情,笑言第二天这位同学就自己跑到夜市买润饼。台北的移动课程,成为了十班浓重的一笔。张维义强调,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第12班的开班典礼上,我发言的重点,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培养自己的leadership without authority。”

 

    张维义谈到读完EMBA的体会时,认为能够来到复旦读书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综合素质都很高。同时,他们对于“复旦”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很高。“我想我当时来读EMBA的目标,都已经达到了。我不仅建立了上海的同学圈,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张维义一直反复的强调一个词??“分享”。“我是个成长在大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分享和沟通的重要性。”2013年5月的《第一财经?好运》杂志上,就登载了一篇他关于教育膨胀的思考的文章。“这些都是我在复旦学习之后的思考,我觉得应该把它和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谈到自己日后的计划,有三件是他准备回馈复旦管院的事情。“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保持住我们的班级气氛,第二件事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复旦-华盛顿这个项目,第三件事是希望在复旦打通‘走出去’的通道上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让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复旦,了解复旦管院。”

 

    “人一定要有理想。一个理想的实现,才能让自己的下一个理想更大。”完成了在复旦深造的理想之后,张维义又在路上,追寻他的下一个理想。

 

 

写点评
0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