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度,海立集团的全球化之路

8826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上海先进制造业领军人物奖;首届中国工业经济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奖等奖项。

沈建芳

董事长,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欧EMBA校友

走进印度,海立集团的全球化之路

 以下是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2014中国走向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芳先生发言的完整版本:

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全球化论坛 商学院大百科 

      各位下午好,非常有幸今天到这里来海立在印度是怎么走全球化的。二十年前要谈全球化,如果离开了中国,谈全球化没有意义,为什么?中国是占世界人口很大的国家。在未来二十年你还要谈国际化、全球化,你把印度忽视了,那我觉得也不行,因为金砖国家的印度未来的发展也会非常得快。我把我们公司2003年开始进入印度市场到去年投入印度工厂做一下介绍。

      印度国家是怎样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要点,印度的人口跟中国差不多,预计到2020年超过中国。但是印度的土地面积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印度的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两倍。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的粮食进出口国,印度天气比较炎热,印度的植物和食品,特别是米不太好吃。但是它已经成为粮食出口国,棉花出口都很大。到印度吃蔬菜看上去不是很好,但是它自然生长不用季候大棚。

      我们把印度从1960年到2010年的数字拿了出来,做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中国在1980年GDP和印度差不多,为什么呢?中国1960年1970年是超过美国的,文化十年的时间把中国的速度放下来了。所以中国1970年的GDP超过了印度,1980年差不多,始终印度的GDP还没有超过中国。

      1970年中国的人均GDP和印度相同,在1990年、1980年印度的人均GDP超过了中国。最近一段时间在放一部电影,我的数字充分说明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十年,还没有达到印度的水平。然后我们在90、95、05、09中国飞速发展。

      印度第三产业的附加值始终比中国多,从1960年开始到后面的服务业发展比中国高。城镇化比率印度也不低,后来中国发展了以后上去了,中国在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比例比印度低,到了1990年开始上去,1995、1996到后来的2010年一下子上去了。

      印度2013年人均GDP为1250美金,赶上中国6700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印度新一届领导人莫迪是否能够兑现外界对他的寄予,仍然值得期待。

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全球化论坛 商学院大百科

      海立的印度之路我介绍一下,海立大家不是很清楚,它是1992年就上市的上市公司。1992年A股上市,1993年B股上市,净资产24亿,总资产81亿,以前叫冰箱压缩,2010年改名了,空调压缩机市场全球市场占有15%,以前这个公司跟日本合资,中方是75%的股份,外方25%,海立是上海日立,上海日立就是海立,我们逐步推出一个民族品牌,产品完全市场化。目前在全球海立的品牌销售份额达到90%。

      我们海立有一个国际化的战略,大概是三年前开始逐步完成,主要是四地五场六中心,上海技术中心,广东有一个技术中心。德里2008年设立了技术中心,现在在欧洲的米兰有一个技术中心,东京有一个技术服务中心。上海工厂是它最大的工厂,在南昌投了一个工厂,印度投了一个工厂,最近刚刚完成长虹跟台湾办的压缩机厂,四地五厂六个中心这样的格局。产品是销往全球的。

      现在的任务是围绕印度做的,印度家用电器进入快速增长,大概相当于中国10年到15年的水平,家庭空调普及很低,目前只有3%。如果我们看家电按20%增长,印度的市场在370万,中国的市场是6700万台空调。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压缩机只有我们一家在那边投资。空调整机厂蛮多的,LG开利大金,VOLTAS,松下,日立、夏普、海尔,另外三星也有一个工厂。海立在2003年开始进军印度市场的,我们2008年设立了印度的技术中心,我们出口的机型超过了百万台。

      目前海立在印度市场占有的份额是43%,位居印度市场第一。在2008年我讲了一句话,如果达到100万台的话,我们就到印度设厂,这是当时的规划和想法,因为压缩机如果产量规模小的话,达不到这个经济规模,达到一定量了之后有资产的价值。目前在古吉拉特,我们名字叫海立印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180万美金,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是投资方,主要产品空调压缩机,是200万台H和L系列,目标市场在印度和中东。2013年11月26号正式投产,完成了项目一期,形成了100万台H系列装配线和钣金线。预计到2015年形成200万台,主要的市场就是针对印度和中东的。

      2013年1月20号参加的印度古吉拉特已经在竞选了。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达成了投资建厂的意向。一般人觉得印度是神秘的国家,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为止我印度去了14次了,去年一年去了5次,今年已经去了3次,接下来习主席要访问印度,要邀请特到古吉拉特看一下。

      对印度要有一个了解,真正了解这个国家以后,认为印度是有序法制完善的社会,不能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待印度的发展。第二不能以我们的文化理念去判断印度的文化和印度员工的行为,第三不能以我们对环境的标准来衡量印度的脏乱差。现在中国的政府最会做表面文章,哪个地方车站下来,机场下来道路都是非常漂亮。印度恰恰相反,印度跑到工厂里面都是非常干净的,印度其实是非常爱干净的。刚开始上来我介绍了,因为是法制国家,印度统治200年。

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全球化论坛 商学院大百科

      这里面我介绍印度,包括孟买有人去过,那里的中国物流公司很伟大,孟买有5千个送盒饭的人,要承担中方20万份便当,我们中国人去印度最不能吃的是饭,其实不是饭的档次低,印度也不会吃我们的饭,印度人对吃的东西很讲究,对它自己吃饭的香料、档次的口味很讲究,就像英国人必须吃妈妈做的菜和老婆做的菜。孟买食堂每天产生20万份的饭,孟买有火车发达系统,盒饭通过火车系统来,有人收,再重新编著,再送。吃完饭再顺着这条路送过去,错误率只有1600万分之一。这项简单的送饭业务已经在孟买有了120年的历史,只有孟买有。班加罗还没有,是带着交通体系做的,如果你中午12点到孟买的各大车站看到那么多人,他们每人负责送40个饭盒。他们系统没有信赖的体系做是做不到的。

      印度有高水准的中介机构,海立聘请当地的招聘服务机构进行员工招聘,仅从他们罗列应聘人员的详细资料,可看出中介服务的水准,包括学历、就读学校、学校排名、成绩排名、任职经历、任职评价,这些资料在中国做不到这么细致。海立印度建设初期,我们是独资的,没有合资。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攻不破的,就是关系。在中国投资关系要搞好,办什么事情都要找关系。印度中介服务很好,我们公司申请办了38个许可证,通过中介机构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主要证件的办理。南昌的工厂到现在为止还有好多张证没有搞定,我们投产仪式新闻发布会、报刊媒体,我们为了印度国内进行宣传,我们聘请了当地的媒体公关进行组织,当天有50多位记者参加了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和庆典仪式。最后一套下来只花了50000卢比,全部给你搞定。

      大家觉得印度的宗教文化比较著名,是宗教文化很深的国家,渗透到社会文化每一部分。全印度大概83%的人信仰着印度教,而传统的种姓制度也使得印度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因为种姓制度,穷人觉得他们出身的地位就是要为富人服务,他们不会有平等的权利意识。富人也很尊重他们,即使他们晚上睡在路边,富人也不能去伤害他们的尊严。

      印度的大公司里面有几家公司是中等的人,莫迪就是中等出身的人。印度有很大的软件公司里面有几个高管也不是高等级的人,也是中等或者中低等级出来的人。在印度的概念中,管理中间一定要注意这些关系,要尊重他们的等级观念。世界500强的公司高管中,印度人大大超过中国人。印度优秀的人非常优秀,比较低层次的人很低层次,但是他很认命,很规规矩矩做好自己的事情。印度谈平等两个字不对,你怎么样尊重它的现实,按照它社会规律和它认同的规则去做事情那才是对的。

上海交大-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全球化论坛 商学院大百科

      印度人的特点我们把它总结了:

      1、走路慢、开车快,

      2、说话快、做事慢。

      3、认同身份的贵贱之分。

      4、印度人能说会道好表现,印度的管理人员你让他做PPT,一套套的说下来。

      5、对与分内事分外事分得很清楚,各司其职。社会本该有的规则你要转变,不是我们今天来一次革命把它变掉就可以实现的,印度制度做得很好。  

      我对家电行业做了分析,中国的格力、海尔、美的达到了世界级的规模,真正从国外的市场找到这三款产品很困难。海尔还能看得到,但是海尔看家电的话必须低头看,冰箱都是很小的,中国品牌真正走向国际压力很大。现在看起来,中国国际化的路子接下来走的不是生产规模制造规模怎么样,我们是中间产品,没有多大的理由去评价其他直接的产品,但是真正建立一个品牌,这个有得搞了。在世界500强品牌中,中国的品牌真正要走出去还是有很长的路,很艰难。开放的社会真正走国际化,我认为衡量的标准是品牌。

      现在世界上家电超过1000亿的最大的公司是中国的海尔、美的和格力,按品牌来说,中国的三大公司就下去了。真正国际化,投资股权是一个概念,再就是让消费者接受就是品牌的概念。我对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建议如下:

      一,是性格与文化,中国人的矜持与中文的羞涩需要改变。

      二,品牌的宣传与推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努力。

      三,产品技术,要跟上世界领先的步伐,顺应潮流。我们最近家电行业面临一大问题,全球化以后空洞化,像美国、欧洲造高端家电,普通的冰箱洗衣机都是中国做,中国制造打上外国的品牌,推向市场。产品技术要跟上世界领先的步伐,不能以低成本的价格为主。

      四,人才培养,要培育一批能去、想去海外发展的人才,大胆启用海外或当地的专业人才。

写点评
9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