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香港的大学:真正的港大SPACE中国商业学院

49969
带你了解香港的大学:真正的港大SPACE中国商业学院
他在媒体与营销传播领域有广泛背景和经验。在加入香港大学出任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总监之前,他曾在美国华盛顿的公关和传媒咨询顾问公司担任高层主管,在纽约与华盛顿两地从事企业形象与品牌咨询。他在香港大学创办了亚洲第一个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课程,他还是传媒管理研究生课程总监。在致力于媒体、品牌与整合营销传播的研究和实践之外,刘宁荣博士还特别专注研究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并曾在多家国际期刊发表中国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的学术文章。

刘宁荣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副院长(中国发展) 、中国商业学院总监

香港大学大家都不陌生,他们的商学院在海内外享有盛名。但你听说过SPACE中国商业学院吗?无论你听没听说过,今天,你都可以跟随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副院长刘宁荣博士,让他为你介绍这个一个与众不同的商学院。

 

 

 

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理念创新

     

      我们的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跟传统的商学院有一个很大的理念上的不同。首先,我们是基于给所有潜在的学员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所谓终身学习平台,就是指在知识社会里,我们的学习是不可能停止的,不管你到多大年纪,如果你仍然希望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的话,你都需要重新返回学校来进修。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设立了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学院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它必须是创新型的。何为创新?就是我们所提供的课程能够满足到中国内地发展的需求。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课程必须专业性很强。我们不提供类似商学院MBA的课程,现在市场上MBA课程已经很多了,我们没有必要凑热闹,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其它方向,能够更好地满足在职的专业管理人员需求的课程。现在所谓的综合管理人才很多,但是专业管理人才太少了,而中国最需要的是这方面的人才,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就成立了这样一个中国商业学院。

 

      同时我自己在做中国商业学院的时候,还有一个基本的考量,就是我们必须非常强调人本主义。何为人本主义?就是你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懂管理的技术,而且是最有诚信的一个人,能够为社会作出奉献。那么这个是SPACE中国商业学院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定位。 

 

 

 

弥补传统商学院教育的缺陷

     

       MBA从其原本意义上来讲,当然想要培养的是管理人才,但是这样一个学科从美国开始之后,恰恰没有离开很多原有的,以学术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可是一个人才需要的是非常有经验的,适应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跟传统的MBA不同,必须非常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市场需要哪方面人才,我们去设计。

 

      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有行业经验,他了解业界的最新情况,也知道业界需要什么东西,所以这样的老师请来以后,在和我们的同学进行分享的时候,同学的所得就会更多,他能够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他的工作中。

 

      另外,我们请来的老师一般会有个特点,他们很多在业界做得很好,但是他不会教书。那这方面我们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这些老师,教他们如何将实践的东西和目前在这个方面的理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的团队还要做一些工作,我们要提供很多的理论,与我们任职的老师分享,把经典和当下联系起来,这样的结合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些都是我们课程最重要的特点。

 

      我曾提出过一个理念,设计课程就和生产产品一样,乔布斯在生产iPhone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需要iPhone,但是乔布斯比很多消费者超前看到这个需求。那么对于SPACE中国商业学院来说,首先,大家已经看到这种需求浮出水面,你要比别人更快看到潜在的,即将会发生的这样一个需求,那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所以对市场的研究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需要去了解市场,洞察市场。我们今年会开一个课程,叫服务创新与设计。我们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课程?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的服务业在中国的GDP里面还不到50%,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到70%~80%,香港已经80%~90%了。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引擎就是服务业,我们如何能够帮助服务业培养更好、更多的专业人才,这个需求现在可能不大,但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潜力。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做。而且我们课程开发出来之后不是说就停止了,我们通过与同学的互动,与市场的互动,所有的课程每年必须更改一次。我们所有老师的教案也是每次都需要进行更改,有这样一个不停的变化的过程,或者是去迎接这个变化,你就能够与市场接轨。

 

 

没有文凭优势,SPACE如何吸引大陆经理人? 

     

      五年前我们创办这个学院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不看好,就是因为中国内地尤其对文凭的重视问题,一方面,我看到了社会上确实有这样的一种情形,但是同时我看到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在21世纪的知识时代,文凭的通货膨胀导致文凭的价值越来越低。现在越来越多的雇主也聪明了,不像以前,你是硕士就不得了。现在不是了,你硕士动手能力还不如一个本科生呢,我干嘛要请你,对不对?这是我看到一个变化。

 

      第二个方面,过去三十年,不管从中国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或者政治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我同样相信中国的教育层面也会发生变化,虽然这个层面的变化非常缓慢。我们如果仍旧去走体制的话,又能够为中国的教育做多少贡献?我们的价值不在那里,因为这种东西别人已经能提供了,我们在那里只是凑一份热闹而已,我们必须去提供别人不能提供的。我觉得我们中国商业学院的定位能够为社会所认可,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个课程叫整合营销传播,现在北京、上海做营销的,或者是做广告公关的,开玩笑说来应聘的时候,就问你读过港大的IMC没有?没读过那不行。虽然是个笑话,但可以说明我们港大IMC的课程现在在内地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了,不管你是做营销、做品牌、做公关的人,都认为必须来进修这个课。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的15个课程都能够做到这样一个境界的话,那我相信它对中国整个人才市场的冲击影响是相当大的。

写点评
60已赞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