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BI挪威MBA教授 Jan Ketil Arnulf专访:领导力是天生的吗?

9087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BI挪威商学院教授。

Jan Ketil Arnulf

领导力发展、全球管理,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


商学院大百科专访复旦-BI挪威商学院MBA  Jan Ketil Arnulf 教授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能否培养?能否塑造?
                       中国制造者能否成为世界性产业领导?

采访人:商学院大百科(www.whichmba.net)总编辑赵鹰

      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向价值链的上方攀登,或创造出高附加值企业。首先要建立高期望值,中国企业领导者需要有更大的野心,进入其他生意领域。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经济一直在增长,所以最省心的办法就是复制其他企业的产品,复制其他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力求做到比他更便宜。但是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管理,你不能再去做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你需要想出新的办法,挖掘新的生意。

商学院大百科问:您能否给“一个好的商业领导”下个定义?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今天对于领导力的定义分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一个领导者要为公司的投资回报负责任。在这个定义上领导力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是因为书本上课堂里可以说一套,但是实际的商业世界千变万化,过去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过气,领导的责任就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把公司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领导力的第二方面表现在通过影响力来制造未来。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管理者只需要知道事情并正确运作,领导者不能坐等未来,而要积极的创造想法,并通过影响力让他人也相信这种想法。

     今天的领导者也身兼管理者的职能,单纯的管理者只能影响他给付工资的那部分人,但是好的领导者可以影响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周边市场。他的影响力并无边际,他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在创造环境。
鲲鹏日历

商学院大百科问: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领导力吗?挪威所在的斯坎迪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领导力和美国的领导力和亚洲的领导力有什么不同?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对,领导力是有不同的。要影响人的话,必须了解不同人的特点。在中国影响一群人和在美国影响一群人不同,当然和在斯坎迪堪的纳维亚影响一群人又不同。必须要对人非常注意关注,传达出去的信息要根据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变化,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在母本国工作非常成功的管理者被简单空降到海外公司后一败涂地,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是在海外市场成功的领导者共有的素质??可变通性。

     通常情况下西方人和东亚方人的不同在于西方人喜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东亚方人不喜欢在公众场合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成功的西方管理者能够在西方世界鼓励员工在集体甚至公众场合头脑风暴并直抒胸臆,而东方人不习惯公开直接的交流意见,东方人之间的实质性意见交流并不发生在公众场合,多产生于建立在非常信任的基础上的私下一对一交流。

      如果一个西方管理者对中国员工说不要怕,大家说吧,这只会吓坏员工,让交流更不顺畅。这就要求一个西方管理者要致力于与中方员工建立关系,建立信任,打造信息传递的基础,这就有可能让中方员工也对他直抒胸臆,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商学院大百科问:您是否同意领导力是天生的,没法被培训的说法?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我有很多研究数据可以表明: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被培养和塑造的。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当然有一些人在领导力方面天资更聪慧一些。我们把领导者和音乐家相比较,有些人你一辈子也不要指望他会唱歌,但是成功的音乐家都要经过经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是如此。

      领导力的习得很难准确说出他的时间,很多形成于在校期间的角色担当,集体活动中的培养和在一些组织中所担任的工作,但能证明领导力是可以被习得的。最危险的是如果把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天生“领导者放到一个组织中的领导位置,如果幸运,他也许会成功,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会对组织造成伤害,尤其是当过快的赋予他过多的责任时,对组织的伤害更大。

      成功的领导者大多数对世界采取开放的认知态度。如果是过度运用左脑的工程师被放到领导岗位,他会表现出认知略显狭窄的特征,这种人更适合当专业人士,而不是领导者,。成功领导者的共通之处是对事物抱有巨大的好奇心,并通过方方面面对其进行庖丁解牛。

商学院大百科问:如何把一个中国本土的管理者培养成一个亚太的、甚至于全球的领导者?在复旦-BI 挪威MBA课上您是如何教授领导力?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当中国管理者走向亚太的时候就面临不同文化的挑战,澳大利亚、新西兰就比较像欧洲,而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韩国等都有不同的本土文化。中国管理者面临两种挑战,第一种他们需要有了解对象是谁的好奇心,在这方面中国管理者和西方管理者犯有同样错误,他们都想当然的认为我怎么看世界,他人也怎么看,而事实是不同国家的人看世界的角度都是不同的。

      中国领导者走向亚太的第二种挑战是要学会如何沟通,并了解对方语境中的思维方式。我遇到过一批在海外成功的中国经理人,他们可以顺利的在中文和外文之间切换频道,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当他们换一种语言说话的时候,他们几乎是换了一种社会形象。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刚到中国上课时,我用更多的科学性、理论性的解释给同学学生上课,但是我发现同学学生更希望了解案例和实践操作,于是我调整上课方式,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来适应中国MBA同学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复旦-BI挪威MBA领导力课程上,首先我要讲清楚现代对领导力的概念定义(见本文问题一),其次我要像同学向学生讲清楚传统上对权威的尊崇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传统的权威设定是创新产生的巨大障碍。再次要让同学了解管理和领导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影响他人的思维,以至于改变他人对于世界的期望,可以达到的境界是黑即是白,存在的事实可以在眼前消失,。这看上去有点像魔术,但是他是从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开始的。

商学院大百科问:在知识经济的年代,那哪种领导力特征能获得先机?中国产业管理者能否改变低端制造业的命运?怎样获得成为世界性产业领导的勇气?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我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向价值链的上方攀登,或创造出高附加值企业。首先要建立高期望值,。高附加值企业不会自己到来,中国企业领导者需要有更大的野心,进入其他生意领域,。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经济一直在增长,所以最省心的办法就是复制其他企业的产品,复制其他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力求做到比他更便宜,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到二十年间,。但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向我反映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管理,你不能再去做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你需要想出新的办法,挖掘新的生意。

      今天中国的消费者也在改变,中国市场环境随之产生变化,大家更加关注质量,多起食品安全问题之后,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把食品质量放在购买的头等条件作为购买的首要考量,。所以质量相对于价格,被更多受众所认知。这种现象同时存在于汽车生产业、汽车修理业和电子产品产业。

      中国市场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前中国公司倾向于雇佣很多人,分工极其细致,干不同的活。现在也倾向于雇佣较少的人,但这些人需要是多面手,企业需要用人的智慧替代人的手工。

      对于个人知识价值的认知,对于集体知识价值的管理,成为在知识经济年代成功的关键。

商学院大百科问:怎样鼓励成人的创造性思维?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培养成人创造性思维是可能的,也当然极具挑战。传统上来说,制造业需要的是更细致的分工,员工一个萝卜一个坑,做好自己的那道工序,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跨度实在太大。

      中国传统中,有一种对安全稳定的工作的诉求倾向,人们害怕犯错,能不犯错的唯一可能就是不做任何事情。

      领导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人们能够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是不可能有创造的。如果把失败拿走,你就已经把创造消灭掉了。我们要保持的是在艰难前行中的乐观,中国人向来善于吃苦,如果能把吃苦和一系列失败中的乐观结合起来,这就是很好的创造过程。

商学院大百科问:请您给中国的MBA在读者和MBA申请人一些建议

复旦-BI挪威Arnulf教授答:我的建议是倾听你的心声,问自己你未来要的是什么?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给每个人都会带来机会,中国正从一个传统型社会向创新型社会转变,没有人想被快速前行的列车甩在月台上,你都想成为前进的一部分。我看见中国已经有创新的东西产生,大家要相信每个人的脑袋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可以被激发出很多智慧,无论在产业界、文化界和艺术界,你的脑袋要努力成为创造群体中的一部分。我给年轻MBA的建议是,努力挖掘一群志同道合者,可以互相激发创造力,并实验自己的想法,努力使用你的脑袋去改变世界。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出版系列管理课程指导书籍和杂志,为潜在MBA\EMBA\DBA\EDP等课程申请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参加联考还是GMAT?全职还是在职?MBA还是EMBA?选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专业网站
www.whichmba.net同时为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网上搜索和比较,挑选课程从此省时省力。还有更多来自顶尖商学院的一手研究资料同大家分享。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