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印、美,把握未来30年 - 中印美三国管理学学院张有关中、印、美管理文化差异和融合对话

5108
                        
                                        认识中、印、美,把握未来
30年

          - 
中、印、美三国管理学院院长有关中、印、美管理文化差异和融合的对话

 
采访整理:赵鹰 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总编辑

       “我们三个院长在策划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的时候,想的是我们的项目必须是我们自己希望回到年轻时代有兴趣去体验的。这不仅为未来职业发展考虑,也为丰富一个人的人生体会。”
 
背景:

      2012
6月底,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启动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由中国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印度XLRI商学院以及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atherhead管理学院共同创办,是中国大陆首家跨三个国家、跨三个院校的中外合作MBA项目,其招生于2012年夏在三个国家正式开始,首届学生将于2013年秋天入学,中美印学员各占三分之一。

      作为全球首个中、印、美三国合作的全日制MBA项目,该项目以实践为导向,着力搭建国际平台,为学生创造深入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实体 - 中、印、美三国实地学习和实际工作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适应全球化经济合作发展需求,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商业领袖。

      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采用全脱产全英文教学模式,学制两年,由来自中、印、美三国的学生共同组成班级,学生在中、印、美各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在中国、一个学期在印度、一个学期在美国,最后回到本国学习。每学期除学习全新订制的MBA课程外,中印美学生混合编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在当地国的一家公司承担一个实际项目,在本学期内完成并向公司提交报告。每个学员在前三个学期,分别在中印美三家公司完成三个实际项目,提高学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完成学业后,学生将获得主申请学校的MBA学位和另外两校的国际学习和工作实践证书,并有机会获得另外两校MBA学位。

      笔者在商学院界工作多年,倒也是头次听说这样独特新颖的MBA项目,这项目从何而起的呢?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去了解中、印、美三国的经济、管理和文化特征呢?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商业发展模式究竟有哪些异同之处?在企业管理理念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同三个商学院的院长完成了跨国界的远程沟通。
global mba
 
对话嘉宾: 

中国:同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霍佳震 (以下简称霍)

印度:印度XLRI商学院院长 Fr. Abraham (以下简称A)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Robert Widing (现任), Mohan Reddy (原任) (以下简称R/W)


商学院大百科问:为什么要深入了解中、印、美这三个国家?
对于三国的年轻人,这意味着什么?

 
霍:从人口、面积和目前的经济增长而言,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两国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共性,同时还分享一个新的共性:都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即中国崛起印度崛起。根据麦肯锡的报告,中国和印度将会在未来51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巨头。福布斯期刊和许多研究机构的报告也都指出,中美印在2020年将是世界上的三大经济强国。 相互之间的国际商务会有进一步的飞速增长。我们MBA教育培养的是未来商界的精英和领军人物。我们现在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界、跨文化实际管理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这是我们三个学院共同发起这个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的初衷之一。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国和独立后的印度一度彼此相互重视。但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印一直相互忽视。英国已故著名学者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教授曾经把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的相互不来往和不重视叫做相互忽视的例子A Case of Mutual Neglect)。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的年轻人对于美国的认识算是用心。但是在中国,国际问题或者外国问题研究中的印度研究一直处在相对边缘的地位。我们的年轻人有几个知道自己的邻居印度的情况?随着两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加强年轻人的互相了解对未来商业和社会的沟通都有好处。

A:我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年轻一代只有具备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最务实的专业技能才能保持我们原有的人口优势。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孕育管理界精英的潜力股。我们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还要为世界提供人才以更好地满足世界知识经济的需要。我们每年培养的MBA毕业生中,去海外工作就职的占到很高比例。

      当今世界对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管理的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了解不同经济体的文化、经济、商业结构和运作方法、法制环境等对于年轻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会有很大益处。

 R/W美中印三国对未来的经济繁荣、商务拓展与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既具有洞悉世界的国际眼光又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领导英才至关重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极大地刺激了对MBA 的需求。印度、中国、巴西和俄罗斯四国对MBA的需求近几年一直呈现两位数增长。很多国家的商学院都对其MBA教育加以“国际化”改造,以满足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然而,这种“国际化”大多不过是(1)在课程设置中增添“国际化”教学内容和(2)在学习地点上增加了2-3周的海外学习机会。这样的“国际化”尽管受到一定的欢迎,但在国际化的深度上,只是浅尝辄止。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Global MBA项目,应使学员有机会到文化、政治、经济、商务、法律和社会诸方面与自己熟悉的祖国不同的环境里去,身临其境,深入学习,完成项目、取得实战经验、建立国际人脉关系网。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所需的管理英才和领军人物。我们首创推出Global MBA项目,就是给学员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在美、中、印三国环境中,纵横驰骋、学习工作,为他们未来的展翅高飞,提供一个理想平台。

商学院大百科问:这三个国家的经济 / 商业发展模式各是什么? 究竟有哪些异同?

A
:基于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工手艺、纺织和服务业的现实以及印度凭借资讯科技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的特点,印度近年来的发展模式是以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印度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技术支援和软件开发等外包的中心。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也把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旅游的发展带动起来。这一发展模式,与日本、中国和韩国都不相同。

霍:中国凭借劳动力和成本优势,已迅速成为世界生产基地,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印度的强项是在于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而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是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强有力控制和支持实现的,当离开了政府的扶植,投资的驱动,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印度有两家IT公司很厉害,引发了全世界IT巨头的关注,是世界级的公司。它们65%-70%的业务在海外。又比如说钢铁业里头我们都知道有塔塔,米达尔,在制药业里头有兰伯希,软件业里有infosys,在很多行业里头都有这种可以跟世界的同行巨头们在一起竞争的企业。而中国却只有华为称得上是相同级别的。印度企业跟中国企业相比,在国际化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R/W:美国一直注重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尽管有以财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对于美国经济的意义其实十分重大。全美在中小企业工作的人数,占到了私营领域就业者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所贡献的新就业岗位数,更是占到了全社会的近六成。当前的状况表明,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利的环境下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美国一直鼓励的就是创新,从机制、资金、人文环境上都比较利于创新。


商学院大百科问:这三个国家的企业管理的理念有什么异同
 

霍: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不尽相同。而跨文化教育是解决这些差异问题的基本方法。

      中国式管理用最简单的语句总结就是人的管理,它强调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先把人做好,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印度式管理有一个鲜明的特性,即其独有的流程化管理和内部管控,甚至达到令欧美领先企业都自叹弗如的程度。我理解的是印度式管理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中国式管理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印度正作为新兴经济“龙象”之一被广受关注。随着中印两个新兴市场日益亲密的合作,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好奇于“印度式管理”的真谛,以便更好洞悉这个未来的对手、合作伙伴。

 A:印度所独有的流程化管理和内部管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于印度由于种姓制度和殖民管理导致的分工制度。在印度的传统社会里,每一项工作都由专门的低种姓的工匠来承担。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分工理念。这种分工理念并没有随着殖民经历和种姓制度的废除而消失,相反在现代分工理念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形成了印度当代企业独一无二的分工理念和流程化管理的基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印度的 “低成本能力”。极低的购买力使印度企业必须努力提供价格低廉的产品。而且印度企业相对较少能够从政府政策或者资源上获得优惠或者帮助,因而只能尽力从企业内部来获取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了印度企业独特的“低成本能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印度企业的管理复制能力。印度的殖民经历和语言上的优势,使印度很早就进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让印度企业能够迅速而成功地将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移植到海外并购或者合作企业中去,这也是印度企业最近十年来,国际并购屡获成功的主要原因。

R/W:美国是MBA教育的发源地,注重制度,注重效率。美国式管理为重心,强调个人价值、制度沿革、理性决策技术和追求最大利润等。美国式管理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


商学院大百科问:中、印、美在年轻人的教育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如何互相取长补短呢? 

霍:我们希望鼓励中国年轻人的创造性。这在他们的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本科阶段相对缺乏。如果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MBA阶段得到补充是相当好的。

A:印度目前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不一定是颠覆性创新,也可以是微创新,例如改造一个流程,精细化一个步骤等。在不断地精细化过程中,能把原本成本相对高昂的工序变得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行。  印度目前的年轻人的比例比较高,未来50年中,年轻人的比例将会是全球最高的。这是印度的优势。但是如何发挥这些人的人力资源依然是一个挑战。  R/W:我们鼓励美国学生在了解美国本土之外到外面多看看。中国和印度作为金砖四国中的两大经济体,我们的学生应该去了解世界经济的未来。这种了解不仅在书本上,更需要到实地,生活、工作和学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三个院长在策划此项目的时候,想的是我们的项目必须是我们自己希望回到年轻时代有兴趣去体验的。这不仅为未来职业发展考虑,也为丰富一个人的人生体会。

写点评
0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