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学院大百科www.whichmba.net”有关中国EMBA课程年度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大陆范围内,各类正规的颁发学位的EMBA课程总数在50个左右,全年为国家培养将近6000名毕业生。课程数量的四分之三为中文项目,包括课程中附带同传或是交传翻译的课程(以下称中文EMBA),四分之一为全英文项目(以下称英文EMBA)。从培养学生的人数角度来统计,中文EMBA占将近90%,英文EMBA培养10%稍多些。
2002到2008,EMBA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本土化倾向很强的项目迎合了市场的需求,特别受中国企业家的欢迎。一些企业家就是为了补张文凭,再进入一个本土老板圈,才选择花重金报读EMBA的。
但是,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各国经济处于动荡不安之即,这批本土化的课程不再受到追捧,倒是一批国际化特色很强的项目却逆市上扬,从2008年11月起至今,开论坛和招生咨询会时每每人头攒动,受到中国企业家的亲睐。中国企业家开始迫切需要了解 - 中国以外的世界,生意是怎样运作的。与此同时,我们的EMBA项目主任们则被迫直面生源开始短缺,学生更加挑剔的问题,EMBA下一步往哪里去?
补张文凭 ? 中国EMBA诞生和流行的原动力
中国EMBA的学生特征,从一开始就和海外的EMBA群体存在明显差异。海外EMBA的平均年龄35岁左右,低于中国38-40岁。海外就读EMBA的人群特征是,都曾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在跨国公司有多年管理经验;有部分家族企业继承者,经营和管理公司相对成熟。海外EMBA的学生,大部分不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而中国的EMBA学生,尤其是最初几年,几乎是各大组织最高层,真正的老总班。海外EMBA项目基本为小班教学,三四十个人,精益求精。中国的EMBA规模宏大,一个项目每年就是几百人,也诞生了中欧这样世界最大EMBA项目,每年招生700多名学生,着实让海外商学院叹为观止。
EMBA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满足了某一个时代的迫切需求。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上半段,中国有大批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存在相对容易地获得研究生文凭的需求。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十八九岁正当年时,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大学,很多技能靠工作实践习得。这些学生梦想到正规大学里去受点熏陶。EMBA即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又拿到了文凭,同时也圆了青春年少时上大学的梦想,院校也由此进入收入与教研投入的良性循环,所谓多方受益。所以,当2002年国家教委批准国内30所高校可以招生EMBA时,各著名商学院的校园里,就出现了周末名车云集的盛况。
从2002到2009年,每年招收6000人左右的EMBA学生,至今,有将近4万名EMBA毕业生了。在培养这批人的过程中,EMBA课程这个舶来品从一开始的海外引进课程体系、引进教材、引进师资,到逐渐加入中国案例、针砭中国事务、也培养了更多中国师资走上前台,在走一条逐步本土化的道路。
当时需要补张文凭的人,大部分于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这批人一直都是各大EMBA项目的主攻对象。这批补文凭的主力军这些年被打捞了几遍后,现在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目前EMBA的目标对象已经是60年代末和70后出生的人了。这批人如果目前在跨国公司或是国有公司管理岗位上的话,大部分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路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有的甚至已经是MBA毕业生或是海归。要从这批人中挖掘出EMBA的招生对象,真不像前些年那么简单了。另外,80后富二代的需求已经呈现。EMBA发展的后劲在哪里,究竟针对哪批人,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强调全球视野还是本土实践,是坚持精英化办学的方针,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涸泽而渔,真的值得商学院的院长们三思。
混个圈子 - 中国EMBA学生的群体价值
未完待续 (下)
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出版系列管理课程指导书籍和杂志,为潜在MBA\EMBA\DBA\EDP等课程申请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选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读中欧还是长江?专业网站www.whichmba.net 同时为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网上搜索和比较,挑选课程从此省时省力。也有更多来自顶尖商学院的一手研究资料同大家分享。
相关中国EMBA排行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