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 上国会-港中大EMPAcc杨勇教授:深自砥砺,切磋琢磨中成就的学术匠人

4447
名师风采 | 上国会-港中大EMPAcc杨勇教授:深自砥砺,切磋琢磨中成就的学术匠人
十余年来一直从事管理会计教学。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EMPAcc项目教学过程中,他注重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将看似坚深的理论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务结合起来,以帮助企业组织优化管理控制系统,影响并优化员工行为,从而实现甚至超越组织的自身目标。

杨勇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EMPAcc港方项目主任。

“财务分析师的颜值越高,相对而言获得信息也就越便利”、“不同的社会关系,都会对管理控制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可预见的,多数影响则不可预见”……很难想像,这样一些轻松有趣的结论,会来自于管理系统控制这样一门看似枯燥的课程。


教授其人,走上会计学之路

作为一名会计学领域的资深学者,杨勇的学术之路,颇具传奇色彩。


1992年,他入读北京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然而,在进入北大本部之前,他作为士官生被安排至石家庄陆军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军训。严肃紧张、纪律严明的军旅生活,让杨勇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所有的困难都有一个解决方案,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和思索。事实证明,这一经历,对杨勇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7年夏,由于本科学业优异,杨勇被保送至本校宏观经济学专业。本可以安心等待入学,杨勇却突发奇想,决定利用暑假时间考下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之大令不少人忘而却步。暑期短短2个月时间,要准备五门考试科目,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畏难的杨勇经过分析认为,只要每天有效学习10-12个小时,就能达成目标。此后,他将时间精准分配到每门科目上,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就这样,仅用2个月时间,他顺利通过了考试,打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大师身边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燕园七年寒暑,杨勇的学习范围从具体记账延伸到抽象经济学理论,这一过程让他认识到,相对于重复性的实践工作,自已对于抽象理论性思考更感兴趣。2000年,带着学术研究的梦想,他远赴重洋,来到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从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和接受知识,到博士阶段的生产和制造知识,他意识到中国教育过分注重因袭而轻创造。正基于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考。



为了让学生有所得,他提前准备了一年多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课程中有真正的收获。”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正是学习管理系统控制这门课的意义所在。


杨勇说,来上这门课的同学很多是有实务经验的,他们来到课堂上来,目的就是获得更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践。这就对授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不能照搬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和新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已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管理会计多年的杨勇放弃手头的研究将近一年时间,专门用于准备这门课程。一方面,他潜心修订完善理论,另一方面,自掏腰包在重庆市投资了一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还深入相关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方法、效果和改进之道,并将这些全新的研究内容写入了讲义之中。管理控制系统是研究控制机制的课程。杨勇认为,这门课程既不同于基础的管理会计,也不同于环境会计,是一门相对高级的课程。因此,他认为,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这是很有必要的事。



“研究应该源又实际而又高于实际”,杨勇说,“很多人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但他只看到一斑或者几斑,而这堂课程就是要把很多斑点总结起来,让你能管中窥豹,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豹子。”


教学相长,“撞”出来的知识最管用

教师不是一味地灌输,学生也不是一味地记忆。在杨勇的管理控制系统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启发,已成为一种常态。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正是杨勇一以贯之的教学思路。


杨勇介绍,这门课程的教材主要来自美国,但学生都来自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也都发生在中国,而且学生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教与学之间存在落差。因此,在上课中,他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本人也不断获得新知。”杨勇坦承,在讲课的过程中,他有时也会发现,自己对某些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多,对于中国企业实践了解不深,这些短板在教学中不断得到补齐。同时,来自不同行业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大家也都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不同行业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交流,让各方得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杨勇以投资实验举例说,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人们往往会用净现值法,如果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然而,具体到实际中,你会发现,影响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有很多因素,具体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要实际投资后才知道。


“‘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很有价值的。”杨勇说,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学生们往往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或要点。而这些要点,都是实践出真知,靠paper to paper(从文章到文章)是很难得出的。这些知识,也恰恰是今后的管理或投资实践中最有用的技能。


开启新知,更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不计辛勤一砚寒,幽谷飞香不一般。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授课的过程中,杨勇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获得了诸多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人与事。


“学生们都特别热情和友善,求知欲都特别强。”每次面对学生,杨勇都告诫自己,一定要准备得更加充分,绝不能让学生们失望。真诚的交流,让师生之间相处融洽,亦师亦友。平等开放的交流,学贯中西的视野,也让学生们特别喜欢上这位来自港中大教授的课。不少学员表示,杨勇老师的授课,既有学界前沿的理论高度,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用心体会后,很多知识可以立即运用。比如怎样管理员工、怎样作出决策、怎样处理信息等,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可以通用。



实际上,正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杨勇在研究中也不断取得了一些十分有趣的发现。比如他在最近的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发现,社会关系在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交往中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同事、同学、同乡等关系,有可能造成合谋行为,并对社会公众的利益带来影响。


类似这样颇接地气的研究,并不止此一例。杨勇的别一项研究,则关注到了分析师的“颜值”上来。这项研究基于60多个对象展开,采用无差别化的打分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耐人寻味??分析师的颜值不同,对于获取信息等行为确实有着影响,而且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这样的差异性显得更加明显。“虽然知识并不总是‘有用’的,但它确定性的可以让我们在这个日益混乱的世界中活得更加明白。”这是杨勇的一句教学感言。它带给学员们不断探索新知的勇气,并引领着莘莘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扬帆远航!


文章来源:上国会与港中大合作EMPAcc硕士


写点评
5已赞
相关活动